洪武四年的奉天殿内。
今日朝会,工部尚书、平西侯陆离,将献上耗时年余的呕心之作。
殿陛之下,文武分列。
徐达、李文忠、冯胜等勋贵武将,目光炯炯,带着审视与好奇。
李善长、刘基等文臣,则更多是探究与思量。
陆离封侯后急流勇退入工部,一直是朝野热议的话题。
今日终于到了揭晓谜底之时。
陆离身着绯色官袍,气度沉凝。
他并未多言,只是躬身行礼,朗声道。
“陛下,臣蒙圣恩,执掌工部,夙夜匪懈。”
“今有成者二,献于陛下,或可强军,或可利民,伏惟圣裁!”
朱元璋高踞御座,微微颔首。
“平西侯素来心思奇巧,献上之物,必非凡品。且取来一观。”
“遵旨!”
殿外早有准备。
首先被抬入殿中的,是一架庞大而精巧的木铁结构之物——龙骨翻车。
其主体为巨大的木制轮盘,轮缘等距安装着刮水板,轮轴两端延伸出长长的摇柄。
最引人注目的是轮轴下方连接着一套精密的齿轮组,齿轮又与一条环环相扣、形似龙骨的木链相连。
木链垂入殿侧临时引入的一池浅水中,链节上同样固定着刮水板。
无需陆离多言,几名工部匠作熟练地操作起来。
两人摇动摇柄,巨大的轮盘缓缓转动。
伴随着木料摩擦的“嘎吱”声和齿轮啮合的“咔哒”轻响。
那条“龙骨”链条被带动,如同一条活过来的木龙。
循环往复地将池水从低处源源不断地提升上来。
通过一个木槽,哗啦啦地注入旁边更高的另一水池中!
其效率之高,远超人力挑抬或传统筒车!
“妙!大妙!”
户部尚书首先激动起来,他掌管天下钱粮,深知水利灌溉对农桑的根本意义。
“此物若推广于江南水网或干旱之地,引水灌田,事半功倍!实乃泽泽苍生之神器啊!”
文官队列中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声。
朱元璋眼中也爆发出精光。
他出身贫农,深知稼穑之艰、水利之重。
看着那哗哗流淌、被轻易提升的清水,仿佛看到了无数荒地被开垦、粮仓被填满的景象。
他抚须颔首,龙颜大悦:“好!好一个龙骨翻车!平西侯,此物大利于农,功在千秋!”
紧接着,第二样物品被呈上。
这次是一个长条形的厚重木箱,由御前侍卫小心抬入,置于殿中。
打开木箱,里面整齐排列着数十个黄铜铸造、形制完全一致的圆柱状小管——子铳。
旁边则是一捆捆用油纸包裹严密的柱状物——定装纸包弹药。
以及数支结构明显区别于现役火绳枪、击发部位镶嵌着燧石的崭新火铳。
陆离拿起一支燧发铳,又拿起一个子铳和一包定装弹药,声音清晰地为众武将演示。
“陛下,诸位将军请看。此乃‘标准化子铳预装弹药’之法。”
他先将定装纸包弹药撕开一角,将火药倒入子铳内。
再将弹丸塞入压实。整个过程快速而规范。
“此子铳,便是预装好的弹药。”
他将装填好的子铳,如同后世装弹匣般。
卡入燧发铳后部一个预留的凹槽内,严丝合缝。
最后,他扳动击锤。
瞄准殿外早已竖立的包铁木靶。
“此铳,击发无需火绳,全凭燧石击打引火!”
“砰——!”
一声远比火绳枪更清脆、更迅捷的爆鸣响起!
远处木靶应声出现一个清晰孔洞!
硝烟弥漫中,陆离快速退出空子铳,拿起另一个预装好的子铳,再次卡入、击发!
“砰!”第二声枪响几乎无缝衔接!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装填到两次击发,耗时不过十数息!
而传统的火绳枪,光是点燃火绳、清理引药池、再装填,就需耗时数十息,且受风雨影响极大!
“嘶……”
殿内武将,尤其是徐达、李文忠、蓝玉等经历过北伐血战、深知火器威力和局限的将领。
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眼睛死死盯着陆离手中那支硝烟未散的燧发铳和那便捷的子铳,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无需火绳!风雨无碍!射速倍增!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野战,尤其是骑兵对冲和复杂天气下,明军的火器威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这将彻底改变战场格局!
“好!好!好!”
朱元璋霍然起身,连说三个好字!
他虽不直接统兵,但战略眼光何等毒辣!
龙骨翻车利国本,而这子铳预装与燧发铳,则是实打实的强军杀器!
尤其后者,其展现出的潜力和对军力的提升,让他这位开国雄主也感到了震撼!
陆伯言,真乃天赐大明的奇才!
“平西侯陆离,献宝有功!利国利民,强军固本!”
朱元璋的声音响彻大殿,
“赏!闻莺(金陵名园)一座!白银五百两!锦缎布帛两百匹!上等水田三千亩!”
丰厚无比的赏赐,彰显着帝王的极度满意。陆离叩首谢恩,神色平静,宠辱不惊。
……
朝会散去,余波未息。
朱元璋兴致极高,特意移驾西苑演武场。
亲眼观看龙骨翻车在更大水塘的持续提水效果。
以及燧发铳和子铳预装弹药的轮番实弹射击表演。
那隆隆的水声和连绵不绝的清脆枪声,
让随行众臣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两项发明的巨大价值。
武将们围着那几支燧发铳原型,眼中冒着绿光,恨不得立刻装备全军。
消息很快传到了后宫。
坤宁宫内,马皇后正看着宫女整理新贡的春绸,
听闻此事,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柔和的笑容。
她放下手中的绸缎,对身边女官道。
“陆尚书此举,利在千秋。那龙骨翻车,不知能活多少黎民百姓,省却多少挑水浇灌的辛劳。此乃大功德。”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
“去,传本宫懿旨。陆尚书心系黎庶,巧思利国,陛下已赏赐丰厚。本宫再赐他御制麒麟服一袭,以彰其功,励其志。”
麒麟服!非特赐不得服!
这是比金银田产更为尊崇的荣耀!
象征着仁德与祥瑞,更代表着皇后乃至皇室的高度认可!其政治意义,非同小可。
当宫中内侍捧着那袭用金线绣着栩栩如生麒麟图案、华贵庄重的袍服来到平西侯府宣旨时,
连一向沉稳的陆离,心头也忍不住一阵激荡。
他郑重地接过麒麟服,叩谢皇后娘娘天恩。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
这更是马皇后给予他的一道极其珍贵的护身符!
在朱元璋心中分量极重的马皇后的认可,其价值远超千金!
沈芸看着丈夫手中那华光流转的麒麟服,眼中充满了喜悦与安心。
她知道夫君所求的平安,似乎又多了几分保障。
……
工部衙门,陆离的日子依旧忙碌而充实。
封赏的喜悦很快沉淀下来,化为更深的动力。
他一面督促龙骨翻车在江南水网地区的推广试制,
一面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全力优化燧发铳的设计,
并着手建立标准化子铳和定装弹药的流水生产线。
图纸细化、模具制作、工匠培训、质量控制……
每一项都需他亲自过问。
然而,他敏锐的神经始终紧绷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洪武朝堂那场席卷一切的政治风暴——“空印案”的阴云,已在天边隐隐积聚。
各地衙门为图省事,预先在空白文书上盖好官印,
待到用时再填写具体内容,此乃元朝遗留的积弊,
却触犯了朱元璋绝对无法容忍的“欺君”大忌。
工部衙门,掌天下工程营造、军器制造、河工漕运,文书往来浩繁。
陆离深知其中风险。他召集工部各司主官,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自即日起,凡工部所出文书,无论上行下行,无论事由缓急,一律需经主事官亲自核对内容无误,确认无误后,方可用印!”
“绝不允许任何‘空印’文书流出!各司郎中、员外郎,务必严加督查!”
“若有阳奉阴违,或玩忽职守致有空印文书者,本官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尔等可明白?”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堂下众官凛然应诺。
虽然觉得新尚书要求过于严苛繁琐,但联想到近日朝中风声趋紧,以及这位尚书大人深不可测的圣眷,无人敢有丝毫怠慢。
回到值房,陆离看着窗外阴沉下来的天色,
轻轻抚摸着御赐麒麟服那光滑冰凉的锦缎,感受着金线刺绣的凹凸质感。
山雨欲来风满楼。
他已在工部墨线规尺间点燃了利国利民的惊雷,更获得了珍贵的麒麟护身符。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在这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紧守工部这一方看似远离漩涡、实则暗流汹涌的礁石,小心翼翼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