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你三年寒窗怎比过我百年基业?》是由作者“潜水不摸鱼 ”创作编写的一本连载历史脑洞类型小说,陆离是这本小说的主角,这本书已更新232307字。
你三年寒窗怎比过我百年基业?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洪武元年,在应天的城墙上,旌旗蔽日,钟鼓齐鸣。
历经十数载血火征伐,扫平陈汉、荡涤张吴、北逐蒙元,朱元璋终于走到了鼎立乾坤的顶点。
奉天殿前,新筑的汉白玉在初冬的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光泽。
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鸦雀无声,只有猎猎的旗帜在风中作响。
朱元璋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缓步登上最高处。
他的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扫过这片他一手打下的万里河山,最终定格在浩渺的苍穹。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主中国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纷争。”
“朕本淮右布衣,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戡定祸乱,抚安黎庶……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都于金陵!”
洪亮而威严的声音,如同黄钟大吕,响彻在奉天殿广场,回荡在金陵城的上空,宣告着一个崭新王朝——大明王朝的诞生!
群臣高呼万岁,声浪如潮,震动宫阙。
鼎立之后,便是酬功。
开国封赏,尤其对追随朱元璋浴血开国的武勋集团,更是重中之重。
奉天殿内,气氛肃穆而热烈。
“朕赖诸卿之力,平定海内,肇造洪基。功在社稷,自当酬庸!”
朱元璋的声音沉稳有力,宣读着一份份早已定下的封爵诏书。
公爵六位,位极人臣:
魏国公徐达(六公之首)、韩国公李善长(文臣之首)、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
二十九侯,声名赫赫:
中山侯汤和、颍川侯傅友德、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一个个在元末战场上闪耀的名字,此刻都得到了与其功勋相匹配的尊荣。
伯爵……
当朱元璋的声音念出“平西侯——陆伯言”时,殿内出现了短暂的、极其微妙的寂静。
太年轻了!
在一众跟随朱元璋起兵于微末、身经百战的宿将老帅中,陆离的面孔显得格外醒目。
鄱阳湖献火攻奇策、预言张定边突袭,奠定水战胜局;
北伐西路,以偏师疑兵之姿,横扫河西,八战八捷,生擒元室宗王大臣,缴获无数,彻底肃清西北元寇!
这两份沉甸甸、足以改变国运的功勋,让他以火箭般的速度,跻身于这开国二十九侯之列!
羡慕、敬佩、审视、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复杂的目光聚焦在陆离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排众而出,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一丝不苟地行大礼谢恩:“臣陆伯言,叩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清朗,姿态沉稳,不见丝毫骄矜。这份荣宠,是他用血与火搏来的,他当之无愧,却也深知高处之寒。
封赏大典结束,群臣退出奉天殿。朱元璋却单独留下了陆离。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朱元璋已换下繁复的冕服,只着一身明黄常服,少了几分帝王的威压,多了几分审视的锐利。
他屏退左右,目光如实质般落在陆离脸上。
“伯言,”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位列侯爵,开国勋贵,实至名归。然,功成名就之后,卿……可有何想法?是愿为朕镇守一方?还是愿入五军都督府,参赞军机?”
他的问题看似随意,实则重若千钧。
手握兵权、战功彪炳的年轻侯爷,是国之柱石,也可能……是潜在的威胁。
陆离的心脏猛地一跳。
来了!
这正是他所日夜思虑的!
他清晰地知道眼前这位洪武大帝的雷霆手段,知道未来那场席卷整个勋贵集团的腥风血雨。
权力?兵权?此刻越是炙手可热,日后越是取死之道!
他需要急流勇退,需要将自己从最敏感的兵权领域抽离出来!
心思电转间,陆离脸上露出一种近乎“憨厚”的、与“河西战神”威名极不相符的赧然笑容,微微躬身道:“陛下厚恩,臣感激涕零!只是……臣自知非经天纬地之才,于统兵治政之道,实感力有不逮。况且……”
他顿了顿,语气带上几分“不好意思”的坦诚。
“臣……臣私下里,其实对那些机关巧物,更感兴趣些。昔日鄱阳湖的‘猛火膏’、‘蜂窝火箭匣’,不过是臣偶得家传残方,瞎琢磨出来的玩意儿。”
“此番北伐,臣观大军转运粮秣、攻城拔寨,常感器械多有不便之处。若能……若能去工部,为陛下、为朝廷琢磨些更省力、更厉害的工具器械,臣……臣便心满意足了。”
他这番话,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不恋兵权、只醉心“奇技淫巧”的“技术型”人才,姿态放得极低。
朱元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仔细打量着陆离。
年轻,封侯,手握赫赫战功,却不求封疆大吏,不求执掌兵权,反而主动要求去那在勋贵眼中“不入流”的工部,去捣鼓那些“匠气”之物?
是真心如此,还是……以退为进?
然而,陆离的神情、语气,都透着一种毫无作伪的恳切,甚至带着点书呆子气的“痴迷”。
这与那些仗着功劳,或明或暗向他索要田产、美宅、世袭罔替特权的骄兵悍将,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一股难以言喻的舒畅感涌上朱元璋心头。
他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臣子!
有能力,有功劳,却知进退,懂分寸,不居功自傲,不结党营私,更关键的是——不贪恋兵权!
这陆伯言,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通透的心性!实在难得!难得!
“哈哈哈哈!”朱元璋难得地放声大笑起来,笑声洪亮,带着由衷的喜悦。
“好!好一个醉心墨家之术的平西侯!朕准了!”
他大手一挥,金口玉言。
“工部尚书一职,自即日起,便由卿来担任!望卿尽心竭力,为朕、为大明,研制出更多如‘猛火膏’般的神兵利器!工部诸事,朕许你便宜行事!”
工部尚书!正二品大员!虽不及五军都督府的权柄煊赫,却也是实打实的部堂高官!
这任命,既是朱元璋对陆离“识趣”的满意奖赏,也暗含深意——将这位军事天才的创造力,引导到非军事领域,同样能为国所用,且更令人放心。
“臣,陆伯言,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所托!”
陆离心中巨石落地,深深拜下。
这一步,他走对了!远离了最危险的漩涡中心,却获得了一个同样能发挥所长、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重要平台。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