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都市日常小说——《柏林苍穹下》!本书由“爱吃荔枝红茶的方平”创作,以林墨艾莉卡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总字数187120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柏林苍穹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柏林深秋的清晨,寒意已然刺骨。林墨裹紧了那件略显单薄的旧大衣,按照艾莉卡前一天晚上给他的地址,在迷宫般的街道中寻找着。他的目的地是位于柏林郊区的一家名为“莱茵金属-博尔西希试验场附属设计办公室”的地方。听起来名头挺响,但根据艾莉卡从弗里德里希少校那里打听来的模糊信息,这更像是一个处理边缘项目、进行初步概念论证和图纸整理的清冷衙门,并非什么核心研发部门。汉斯·韦伯先生的学生,一位名叫克劳斯·霍夫曼的工程师,就在这里担任一个小组的负责人。韦伯先生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为林墨争取到了一个“临时技术绘图员兼翻译”的面试机会。薪水微薄,合同期只有一个月,但这对于身无分文、急需一个合法身份和落脚点的林墨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霖。
试验场区域显得有些空旷和陈旧,铁丝网围栏内散布着几栋砖石结构的厂房和办公楼,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沉闷的金属撞击声,或许是某种测试。设计办公室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门口挂着斑驳的牌子。林墨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领带(西装没有配),推门走了进去。内部光线一般,弥漫着旧纸张、墨水、烟草和一丝金属切削液混合的味道。几个穿着工装或西装背心的工作人员伏在巨大的绘图板前,安静地工作着,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的低语。他被一个秘书模样的中年妇人引到了一间小办公室。克劳斯·霍夫曼工程师大约四十岁上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眼镜,表情严肃,正低头看着一份文件。他抬头看了林墨一眼,目光锐利而审视。“林墨先生?我是克劳斯·霍夫曼。”他用德语说道,语速很快,“韦伯老师跟我说起过你。来自中国的工程师?遭遇了不幸?”他的英语带有浓重的德语口音,但足够交流。“是的,霍夫曼先生。非常感谢您能给我这个机会。”林墨用尽量清晰的英语回答,微微鞠躬。霍夫曼摆了摆手,似乎不喜欢客套:“我们这里不养闲人。你的绘图水平如何?精通制图标准吗?特别是DIN(德国工业标准)?还有,你能翻译哪些技术资料?英语?法语?”林墨心里咯噔一下。他的现代机械制图知识当然有,但1936年的德国标准?他只在大学里粗略了解过历史演变。至于翻译,英语没问题,法语就抓瞎了。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霍夫曼先生,我的绘图基础是有的,但对具体的DIN标准需要熟悉。英语技术翻译我可以胜任,法语…不太行。”他决定实话实说,过度吹嘘只会更快暴露。霍夫曼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不太满意。“韦伯老师说你对坦克设计有些…有趣的想法?”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怀疑,似乎觉得老师是被这个东方人用花言巧语迷惑了。
林墨知道,常规的面试路径已经走不通了。他必须再次出奇制胜,拿出点真东西,否则这个宝贵的机会就要溜走了。“霍夫曼先生,”他决定冒险一试,“关于坦克设计,我确实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体现在图纸上。如果您允许,并且有纸笔的话,我可以简单勾勒一下,作为我绘图能力和思路的一种…展示?”霍夫曼挑了挑眉,似乎觉得这个提议既突兀又有点意思。他沉默了几秒,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空白绘图纸和一支铅笔,推了过去。“给你十分钟。让我看看韦伯老师赞赏的‘想法’是什么。”他的语气带着挑战的意味。林墨深吸一口气,走到办公桌旁。他没有选择画整体结构图那太复杂耗时,而且容易暴露他对当前德国具体工艺水平的不熟悉。他选择了一个更取巧,也更体现“思路”的角度——悬挂系统的改进草图。他回忆着现代坦克成熟的双扭杆独立悬挂系统的原理和大致结构,同时结合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板簧、螺旋弹簧的应用),进行了一番“简化”和“复古化”处理。他画的是一种概念性的、基于扭杆和平衡肘的改进型悬挂示意图,重点突出其相对于现有坦克普遍使用的板簧或小直径负重轮叠加弹簧悬挂的优势:更好的地形适应性、更稳定的行驶姿态、更大的负重轮行程、以及为未来可能增重的车体预留的潜力空间。他一边画,一边用英语简洁地标注和解释:“…传统的板簧悬挂,行程有限,越野时车体晃动剧烈,影响射击精度和成员状态…这种改进思路,利用扭杆的弹性变形吸收冲击,每个负重轮可以独立运动…看这里,平衡肘的连接方式…虽然对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稍高,但能显著提升机动性和舒适性…”他的画笔流畅,线条虽然达不到资深绘图员的标准,但结构清晰,原理表达明确。更重要的是,他所阐述的理念,完全超越了此时德国一号、二号坦克甚至还在图纸上的三号坦克所使用的悬挂系统概念,指向了更未来的技术路径。霍夫曼工程师最初是抱着挑刺和看笑话的心态,但随着林墨的笔尖移动和解释,他的身体不知不觉前倾,眼神中的怀疑逐渐被专注和惊讶所取代。他是内行,一眼就能看出这张草图背后所蕴含的技术洞察力和前瞻性。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能随手画出来的东西,甚至与他正在接触的一些保密项目里的思路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又更简洁、更系统!
十分钟到了。林墨放下铅笔,将草图轻轻推向霍夫曼。“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概念示意图,很多细节需要完善和计算。但这或许能代表一种思考方向。”霍夫曼没有立刻说话,他拿起那张纸,仔细看了又看,手指甚至无意识地沿着扭杆的线条滑动。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隔壁房间绘图的声音。终于,他放下草图,抬起头,重新审视着林墨,目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之前的轻视和怀疑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好奇和一丝兴奋的复杂情绪。“林先生,”他的语气郑重了许多,“这份草图…很有趣。非常有趣。这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是基于对现有悬挂系统不足的观察和一些…基础的物理原理推演。”林墨再次祭出“逻辑推演”法宝,含糊其辞。霍夫曼盯着他看了几秒钟,似乎在判断这话的真伪。最终,他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将草图小心地收进了自己的文件夹里,而不是扔进废纸篓。“绘图标准可以学。翻译,英语就够了,我们有一些缴获的…呃,获取的英国技术资料需要整理。”霍夫曼站起身,语气变得干脆利落,“试用期一个月,周薪35马克,办公室有个闲置的小储物间可以给你临时落脚,但不管饭。工作量可能很大,我们需要人手处理积压的图纸归档和一些初步计算。你愿意干吗?”柳暗花明!林墨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点头:“当然愿意!非常感谢您,霍夫曼先生!”“叫我霍夫曼就行。”工程师摆了摆手,“跟我来,我给你找个位置,先熟悉一下环境和工作流程。另外…”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墨一眼,“关于你这种…‘推演’能力,或许之后会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但现在,先从最基础的做起。”
林墨跟着霍夫曼走出办公室,心中一块大石暂时落地。他成功撬开了德国军事工业体系的一道微小缝隙,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立足点。那个简陋的储物间和微薄的薪水,此刻在他眼中堪比豪华套房和巨额财富。然而,霍夫曼最后那句“更重要的任务”和收起草图时意味深长的眼神,让林墨在欣喜之余,也升起一丝警惕。自己这份超前的“敲门砖”,似乎引起了超出预期的关注。这份关注会带来机遇,还是不可预知的风险?那个被霍夫曼收起来的悬挂系统草图,又会流向何方?在这家看似边缘的设计办公室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项目和秘密?他这第一步,是踏入了安全的避风港,还是更深漩涡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