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重生千禧年,我在老家做猪头!这本小说怎么样?免费在线阅读试试

重生千禧年,我在老家做猪头!

作者:卧聋

字数:108461字

2025-10-24 21:37:10 连载

简介

想要找一本好看的都市日常小说吗?那么,重生千禧年,我在老家做猪头!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卧聋创作,以马前进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期待不已。快来阅读这本小说,108461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重生千禧年,我在老家做猪头!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瓦窑村村口那棵老杨树下,“前进卤肉”的摊子几乎天天出摊。

马前进、马礼明和李淑芬三人轮流守着,两口冒着热气、飘着浓香的大铝桶成了村口一景。

生意表面上看起来依旧红火,尤其是临近中午工地下工的时候,摊子前总会围上不少人。

但细心观察的马前进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太妙的变化。

来买卤肉的主力军,几乎清一色都是那些修路的外地工人,本村的熟面孔越来越少。

工人们虽然舍得花钱,但吃的就是个新鲜劲儿,尝过几次后,那股冲动消费的劲头就过去了。

而且,光买卤肉当菜,还得再去旁边张婶或者其他摊贩那里买炸洋芋、米饭、馒头当主食,一来二去,觉得麻烦又费钱的人就开始犹豫了。

复购率明显不如刚开始那几天。

这天下午,摊子前的人流稀疏了些。老主顾李老栓,就是那个爱喝两盅的老李头,趿拉着布鞋溜达过来。

他瞅了瞅案板上红亮亮的猪头肉,咂咂嘴,最终还是只买了五毛钱的卤豆干,就着自带的小酒壶抿了一口,带着几分醉意和熟络,对正在守摊的马前进说道:“前进啊,不是李叔说你,你家这卤肉,味道是没得挑,这个!”

他竖起大拇指,随即话锋一转,“可就是……忒贵了点!十块钱一斤呐!够我打五斤散酒喝好几天的了!偶尔解解馋还行,天天吃,咱这老农民可扛不住哟!”

旁边炸土豆的张婶刚忙完一拨客人,也凑过来插话,她是个热心肠,说话也直接:“前进,老李这话话糙理不糙。婶子也看出来了,咱们村里人,来问价的多,真下手的少。

大家伙儿赚点钱都不容易。

你这卤肉成本高,婶子知道,但能不能想想办法,稍微……便宜点儿?或者弄点便宜实惠的搭着卖?你看我那炸洋芋,两块钱一大碗,就能管饱。”

马前进一边给老李头称豆干,一边听着,脸上带着笑,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张婶和老李头的话,印证了他的观察。光靠卖卤肉,客源太单一,而且缺乏持续性。

他心里那个关于“套餐饭”的想法愈发清晰和紧迫起来。

“谢谢李叔,谢谢张婶提点!”马前进诚恳地说道,“您二位说的在理,我都记下了。等过段时间,我们家铺子弄好了,肯定会有新花样,保准让大家既能吃好,又觉得划算!”

送走老李头,马前进心里更加急切了。铺子!必须尽快把铺子拿到手!只有有了固定的场地,才能实施他的“主食+卤味+免费配菜”的套餐模式,才能真正抓住那些需要吃饱肚子的工人和希望实惠的村民。

于是,他催二伯马礼途交付铺子催得更紧了。

马礼途那边,自从被侄子拿住把柄后,似乎也认命了,没再耍什么花样,只是磨磨蹭蹭地收拾着铺子里的白灰和杂物。

马前进家这边,也早早地把自家那个灰塘彻底打扫干净,工具该归置的归置,算是做好了交换的准备。

马前进已经盘算好了,等铺子到手,稍微改造一下灶台,就能专门用来做他设想中的蚕豆焖饭、豌豆焖饭、火腿洋芋焖饭这些应季的主食,那才是吸引稳定客源的王道。

时间一晃就到了7月10号。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瓦蓝瓦蓝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对于无数像马前进一样刚刚结束高考的学子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日子。

马前进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学校。守在教务处门口,他的心也难免有些紧张和期待,尽管他对结果早已心中有数。

当从老师手里接过那张写着分数的纸条时,他快速扫了一眼,心中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分数和上辈子一模一样,足够他考上心仪的大学了!

他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和上辈子一样,他依然要报考花城师范大学,对将来去隔壁的长林县教书也并不排斥。

那六年的乡村教师生涯,虽然清苦,却也给他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和宝贵的经验。

不过,这一次,他有了不同的选择。他不再打算报考“公费师范生”了。

上辈子那六年的服务期,如同一条无形的绳索,虽然提供了安稳,却也限制了他更多的可能性。

这辈子,他有了更广阔的天空要去飞翔,不想再被过早地绑在一条固定的轨道上。

他宁愿自己承担学费,也要换取未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

回到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马礼明和李淑芬听到儿子的高考分数,高兴得合不拢嘴,尤其是听到儿子打算报考省城的师范大学,更是觉得脸上有光。

虽然对儿子放弃“免费”的公费师范生有些不解和心疼学费,但看到儿子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们选择了支持和信任。

“好!我儿子有出息!这大学,咱必须上!学费的事,你别操心,有爸呢!”马礼明拍着胸脯,豪气干云。

李淑芬也抹了抹高兴的眼角,说道:“对!咱们现在卤肉生意做着,还怕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前进,你就安心念书,家里有我们!”

看着父母高兴的样子,马前进心里暖暖的。

吃过午饭,他揣着早就准备好的两千块钱,其中一千五百块是二伯马礼途那儿“弄”来的封口费,另外五百块是这半个月父母看他忙前忙后、出主意又干活辛苦,硬塞给他的“奖励”,跟父母打了个招呼,说要出去办点事,便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他的目的地,是二婶张桂兰的娘家——大梨园村。

他此行有一个重要的目标:购买二婶娘家大哥张广发和二哥张军家那片连在一起的、已经废弃了好一阵子的大院子。

上辈子他就隐约听说过,张广发和张军兄弟俩几年前脑子一热,想搞规模化养猪,东拼西凑还跟村集体借了不少钱,把祖传的院子改成了猪圈,结果赶上猪瘟,血本无归,欠了一屁股债,那院子也荒废了,成了村里人唏嘘的对象。

这两年,兄弟俩被债主逼得没办法,一直想把这破院子脱手换点钱还债,但地方偏,又死过猪,晦气,根本没人要。

马前进清楚地知道,再过一两年,大梨园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将被规划为乌蒙城的工业园区,那片现在看起来一文不名的废弃院落地皮,到时候价值将会翻着跟头往上涨!

他必须趁现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时候,用极低的价格把它拿下!这将是他未来商业版图中至关重要的一块拼盘,他梦想中的“前进十八香”产业园区,将来就要落在这里!

到了大梨园,他很容易就打听到了张广发家。

说明来意后,张广发和他兄弟张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然有人愿意买那个“瘟神院子”?兄弟俩看着马前进,像看一个不懂事的败家子。

经过一番试探和讨价还价,马前进摆出一副“我是看在我二婶面子上才来问问,主要是想找块大点的地方,将来好预处理猪头”的架势,语气轻松,仿佛只是随手买件不值钱的东西。

他精准地拿捏住了张家兄弟急于还债、又苦于无人问津的焦灼心理。

最终,在一番唇枪舌剑、夹杂着张家兄弟对往事不堪回首的叹息和马前进看似随意却步步紧逼的谈判后,双方以一千八百块钱的价格,到村集体签订了协议,将那一片加起来近两亩的废弃院落及上面的破旧房屋,转让给了马前进。

在村集体办完手续,拿着那张摁着红手印、写着“自愿转让”字样的粗糙协议书,马前进强压住内心的狂喜,他知道,自己捡了一个天大的漏,为未来埋下了一颗潜力无限的种子。

做完这一切,马前进仿佛完成了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心情舒畅地回到了家,把转让协议收好。

晚饭时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格外融洽。

李淑芬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喜滋滋地分享着家里的“财政状况”:“前进,这半个月多,咱们家卤肉摊,零零总总加起来,赚了有这个数!”她伸出六根手指,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差不多六千来块呢!你爸昨天去镇上农机站瞅了,看中了一辆力帆牌的摩托车,红色的,可气派了!说是拉货、出门都方便。”

马礼明接过话头,语气却带着点遗憾和苦笑:“是啊,那车是真不错,劲儿大,车斗也宽敞。可人家开口就要七千块!一分不少!咱家这拼死拼活干了快一个月,赚得算是快的了吧?结果连辆摩托车都还差着一口气买不起!想想还真有点……啧。”

马前进听了,也不由得跟着笑了起来。这确实是个有点幽默又很现实的对比。个吧月净赚六千,在2000年的农村绝对算是高收入,可面对一件像摩托车这样的大件商品,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爸,妈,别急。”马前进安慰道,“这不是就差几百块了嘛!咱们再卖几天卤肉,肯定就够了!等买了摩托车,那才叫如虎添翼呢!

到时候,咱们每天多卤几个猪头,中午就在村口咱们自己的铺子里卖‘前进套餐饭’;下午,爸你就骑着新摩托车,驮着卤肉走街串巷,去大梨园村口那些工人住的地方卖,去石头村赶集的地方卖!生意肯定能再上一层楼!”

听着儿子描绘的美好蓝图,马礼明和李淑芬眼中的那点遗憾迅速被憧憬所取代。

是啊,日子正在一天天变好,有了铺面,马上又要有摩托车,生意眼看着就能扩大,儿子的大学也有着落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窗外,月色如水,静静地笼罩着这个充满了烟火气和希望的小院。

虽然暂时还差几百块才能买下那辆心仪的摩托车,但一家人的心是火热的,他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待。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