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著名作家“龙与青溪”编写的《齐烬烽烟录》,小说主人公是李煜姜尚儿,喜欢看历史古代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齐烬烽烟录小说已经写了289288字。
齐烬烽烟录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殿内一片寂静,唯有周文达的声音余韵未绝。不少楚国大臣面露凝重,微微颔首,显然对其“唇亡齿寒”的分析深以为然。
御座之上,姜亥神情依旧平静,仿佛周文达所言皆在预料之中。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听不出喜怒:“周使臣一番言论,确是老臣谋国之言,唇亡齿寒的道理,朕与满朝文武,岂能不知?”
周文达闻言,脸上刚露出一丝希望,却听姜亥话锋一转:
“然则,”姜亥目光如炬,看向周文达,“我楚国若出兵相助,八十万晋军虎狼之师,绝非易与之敌。我大军一动,粮草军械、兵马调动,耗费钱粮何止巨万?将士远征,埋骨他乡,抚恤赏赐亦非小数。此乃倾国之力的豪赌,代价巨大。唐国欲求我楚国出手,共抗强敌,不知……准备如何分担这份代价?这大军一动所需的巨额军费,又当如何计算?”
姜亥的话语直接而现实,将国家间博弈的冷酷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出来。道义归道义,利益归利益。
周文达来之前显然已有准备,他再次躬身,朗声道:“回禀陛下!我唐国深知求助贵国出兵,必使楚国耗费巨大。我皇临行前有旨:若大楚皇帝陛下愿发天兵至蒲圻,与我唐军汇合,共抗晋贼,我唐国愿即刻奉上黄金二十万两,以充军资!此外,大军所需之粮草四十万担,由我唐国一力承担供应,绝不敢劳动楚国远途输送!只要陛下应允出兵,我唐国愿与楚国签订百年盟约,世代交好,永不背弃!”
周文达的声音铿锵有力,目光直视姜亥,试图从这位楚国皇帝的脸上看出一丝动摇。然而,姜亥神色依旧深沉,指尖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似在权衡利弊。
殿内群臣低声议论,显然对唐国开出的条件各有看法。丞相独孤亮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唐国虽诚意尚可,但黄金二十万两,于一场倾国之战而言,仍显不足。若我楚国出兵,必与晋国结下深仇,日后边境永无宁日。唐国若仅以此代价便想换得我楚国大军驰援,未免太过轻易,而唐国坐享其成。”
独孤亮的话语直接而冷酷,将国家间博弈的利害关系赤裸裸地摆在台面上,方才那点对“唇亡齿寒”的认同仿佛只是错觉。道义归道义,利益归利益,此刻的他,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而非慷慨的盟友。
周文达来之前已有的准备,被独孤亮如此直白地追问,额头还是渗出了细汗。他再次躬身,声音比方才低了几分:
“回禀陛下,外臣临行前,我朝陛下曾有明示:若大楚愿发天兵至蒲圻,与我唐军合力抗晋,唐国愿献上黄金二十万两,以助军资。”他稍作停顿,喉结微动,又继续道,“大军所需四十万担粮草,亦由我唐国全力承担,绝不劳贵国远途转运已是我唐国极限。”
言至此处,他忽然抬高声音,一字一句清晰无比:“若蒙陛下允准,唐国更愿与楚国订立百年之盟,约为兄弟之国,世代交好,永不背弃!更是我唐国的诚意”
周文达的声音努力保持铿锵,目光还是直视姜亥,试图从这位楚国皇帝的脸上看出一丝松动。姜亥神色依旧深沉如水,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声都敲在周文达的心上。
“二十万两黄金,四十万担粮草……”姜亥缓缓重复,语气平淡,却带着明显的质疑,“周使臣,你觉得,我楚国三十万精锐儿郎的性命,我楚国国库的巨大消耗,就只值这个价钱?还是说,在唐皇眼中,我楚国的援助,如此廉价?”
他轻轻哼了一声,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降了几分:“晋国八十万大军压境,唐国危在旦夕。若城破国亡,莫说这些金银粮草,便是整个唐国的国库,恐怕都要改姓赵了。”
这话犹如一把尖刀,直刺唐国最痛的软肋。周文达脸色瞬间煞白,身体微不可察地晃了一下。他深知姜亥说的是事实,唐国已无路可退。
丞相独孤亮适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圣明。唐国若真欲显示结盟诚意,共抗强敌,所出资费确应再商榷。我大军远征,风险巨大,所得补偿须得与风险相称。”他的话语委婉,却将“加价”的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
大将军李飞更是直接,声如洪钟:“陛下!二十万两?还不够俺们大军一路的开拔犒赏之资!唐国若没诚意,这仗不打也罢!让他们自己去和赵宇那小儿拼命去!”
周文达心中剧震,知道楚国君臣这是要趁火打劫,但形势比人强,他别无选择。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陛下…陛下所言甚是。是外臣考虑不周。为表诚意,我唐国…愿再加五万两黄金,并…并割让边境‘临阳’、‘青丘’、‘赤水’三城予楚国,永结盟好!”
“割地?”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割让城池,这已是近乎屈辱的条件了。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割地求和,已是唐国能拿出的最大诚意。姜亥目光微闪,终于开口:“三城?哪三城?”
周文达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恭敬呈上:“回禀陛下,乃是北境重镇‘临阳’、‘青丘’、‘赤水’三城,此三城扼守要道,土地肥沃,若归楚国,可增边境之固。”
姜亥接过地图,细细查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三城确实是战略要地,若得之,楚国北境防线将大大前推,日后即便晋国吞并唐国,楚国亦能占据有利地势。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周使臣,唐国的诚意,朕看到了。但朕还有一问——”
周文达心头一紧,拱手道:“陛下请讲。”
姜亥目光如炬,声音低沉而有力:“若朕出兵助唐,击退晋军,唐国可愿与楚国结为‘攻守同盟’,日后无论晋国再犯唐、楚哪一国,另一国皆需无条件出兵相助?”
周文达闻言,脸色微变。此盟约一旦签订,唐国便彻底绑在楚国的战车上,再无退路。但如今形势危急,若拒绝,唐国必亡!他咬牙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外臣需请示我皇……”
姜亥冷笑一声:“使臣远道而来,难道连这点决断之权都没有?若唐国连这点诚意都无,朕又如何相信,日后唐国不会背盟?”
周文达额头渗出冷汗,深知今日若不能给姜亥一个满意的答复,唐国危矣!他猛地一咬牙,单膝跪地,高声道:“陛下!外臣代我皇应下此盟!唐楚两国,自此共抗晋贼,生死与共!”
姜亥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缓缓起身,声音洪亮:“好!既如此,朕便应唐国之请,发兵三十万,驰援蒲圻,共抗晋军!”
周文达大喜,深深叩首:“外臣代我唐国百姓,谢陛下大恩!”
姜亥挥袖道:“秦忠贤,拟旨!命大将军李飞为帅,率军三十万,三日后开拔,务必在晋军攻破唐国边境前,抵达蒲圻!”
“老奴遵旨!”秦忠贤躬身领命。
姜亥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沉声道:“此战,关乎楚国国运,诸卿务必同心协力,不得有误!”
群臣齐声应诺:“臣等谨遵圣命!”
朝会散去,姜亥独坐于御书房,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嘴角微扬。
“赵宇,你以为朕会坐视你吞并唐国?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