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插一天的秧,赵卫东觉得身体都不是自己的。

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

干完活还要回家煮饭,他是真怀念外卖时代,想吃什么手机上点点就有了。现在别说手机和网络,连电都还不知道要哪年才能通到村里。

为了给几个孩子补充营养,他从空间拿了好几个鸡蛋出来,煮的粥也是大米多过红薯。孩子们也习惯偶尔出现在在粥里的蛋花,也没谁问鸡蛋哪来的,害赵卫东想好的借口一个都没用上。

连着几天把秧插完,赵卫东才想起来放在院子的竹子。

“爹,你要做什么?”

赵卫东也没想好做什么,原主会编竹器,但样子丑,自家用没问题,要拿到城里卖肯定不太行。他会编一些竹蜻蜓之类的小玩意,但这类东西拿进城卖,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买。

按记忆里操作把一只竹蜻蜓编好,赵卫东就放弃靠这个卖钱的打算。编织过程还算好,但把一根竹子劈成薄竹片,这个过程太慢,费的时间和人工都多。

偏偏现在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工,他费心费力编出来,进城也卖不出高价。手工的东西不值钱,城里人都喜欢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

空间里倒是有几个小玩具,可惜明显不是他能拿出来的东西,再能赚钱他也不敢动。

赵兴芳兴奋地盯着竹蜻蜓:“爹,我想要这个。”她要拿出去让其他人眼馋。

小五赵兴华也跟着要,他和赵兴芳玩的时间最多,看到她要什么都会跟着要。

赵卫东看其他三个孩子眼巴巴盯着不吱声,犹豫一下还是谁都没给。一个给谁都不好,让他再做几个,一个一个他也没那么宠孩子。

“你们几个一起玩,一人玩一天,抽签决定玩的顺序。”抽签最公平,排到后面的要怪就怪手气差,别怪他这个当爹的偏心。

赵兴光听到有自己的份,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也没拒绝。从来没见过的新鲜玩意,他也想拿出去给其他小伙伴看看。

赵卫东用几根破竹签,用烧过的柴在上面写好数字,让孩子们闭眼抽。抽完还能教孩子认一认上面的数字,也算废物利用。

赵兴荣一听要认字,马上摇头:“我不学。”

“不学就别玩。”

“爹,我学,我学得好,能不能第一个玩。”赵兴芳也不想学,听到这话马上改主意,她想第一个玩。

赵卫东看着一脸不服气的老二,再看看傻乎乎流口水的小五,还是坚持抽签。

没得到想要的,赵兴芳也不失望,反倒提出一堆问题:“爹,上面写的什么?扫盲班天天就学这些吗?学会认字有什么用?”

“抽完签再说。”

几个孩子闭着眼睛选完,最后一根留给小五。

赵光芳是个急性子,拿到签就催:“爹,快告诉我,谁排第一。”

赵卫东乐了,忘记几个孩子都不识字,让他们闭上眼睛完全是多此一举。

“小五第一,你排最后,兴兰排第二,兴光第三,光华第三。”

“啊,我不要最后一个。小五,四姐和你换好不好?”赵光芳拿着手里的签子哄骗小五。

赵卫东也没拦,小五天天跟在赵兴芳屁股后面,换不换差不多。在家多上点当是好事,大一点在外面才会学聪明。

“好啦,学会这几个数字再玩。”赵卫东也不知道怎么教,干巴巴的教完,又找了根树枝在地上比划,让几个孩子记住怎么写。

“记好,明天还要考。”

“啊!”

赵兴荣的怪叫让小五误会是跟他玩闹,也学他大声叫。

赵卫东觉得耳膜都要被刺穿了,也就是周围邻居的房子都隔了十来米的距离,要近点肯定会嫌吵。

等几个孩子拿着竹蜻蜓去外面显摆,他才有空细想用竹子编什么更合适。农村会竹编的人太多,他要卖竹器肯定卖不起价钱,可除了这个又能卖什么。

鸡蛋自家没有,蔬菜也没有,后院的菜地种满蚕豆,得等到初夏收完才能改种蔬菜。

想来想去还是卖竹器合适,想要多卖钱得弄点花样出来。同样都是竹篮,好看一点肯定卖价高。赵卫东别的都缺,审美肯定不缺。

知道自己手艺不好,他把赵德义请过来,让他帮忙一起想办法,看能不能把竹篮编得好看一点。也不用编出花来,能一眼看出质量不同就行。

赵德义背着手围着地上的竹子转圈,几圈之后才摇头:“把你大哥请过来。”他的手艺都传给老大,让他帮忙更合适。

赵卫国倒是一喊就来,只是让他干活行,让他动脑就两眼抓瞎。

“以前村里也有人进城卖过竹器,结果钱没赚到反倒被城里人四处追赶,我看你也别想着有这好事。”赵卫国觉得赵卫东的主意不靠谱,真要能赚钱早就有人去了,哪还轮到他们。

“老大说得对,你要闲着没事,不如去后山种点红薯。”山上种东西收获是少了点,但总比没有强吧。

连续插了几天的秧,赵卫东是半点都不想再干农活。后山说是山,其实是个土坡,山上种了油茶和竹子等经济植物,哪还有空地种红薯。

真想种,只能见缝插针找地方。不说挖地开荒的辛苦,山上种东西水源就是个大问题。

见赵卫东不说话,赵德义叹口气:“好日子才过几年,你们就忘记以前吃的苦。”

“爹,我明天就进城,你有没有东西要我带去一起卖?”怕老爷子又念叨过去的事,赵卫东吓得赶紧转移话题。

他也是傻了,进城就是找个借口,卖不到钱也没关系,大不了把东西往空间一放,再从空间拿点粮食出来,就说赚到钱全买粮食了。

赵德义还真被带跑偏,家里别的不多,闲着没事编的竹器可不少。竹篮,竹扫把、斗笠,还有箩筐之类的。天气暖和了,菜地里的菜也不吃完,都可拿去城里换钱。

唯一的问题是老二一个人进城能不能行?

“我又不是第一次进城,以前不识字也没事,上了扫盲班更没事。”赵卫东时时不忘扫盲班的事,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扫盲班教的字他全都认识。

能识字,进城就不怕走错地方。

“大哥,你那有什么好东西也一起拿过来。”赵卫东也没忘记赵卫国,就冲前几天收的那袋红薯就不能忘。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