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3章

苏鸿远在密室中邪术反噬、重伤昏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苏府。尽管管家和下人们极力想要封锁消息,但那种惶惶如末日来临的气氛,以及请不来太医(太医一听是苏府都推脱不来)、只能偷偷去寻江湖郎中和和尚道士的举动,根本瞒不住任何人。

主心骨骤然崩塌,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毁灭性的。

原本就人心惶惶的下人们,此刻彻底陷入了混乱。有那机灵的,已经开始偷偷收拾细软,准备另寻出路;有那胆小的,整日哭哭啼啼,不知如何是好;更有一些平日受过欺压、或对苏家早有怨言的,暗中幸灾乐祸,甚至开始小偷小摸,顺手牵羊。

府里的秩序荡然无存。各房各院各自为政,没人再认真做事,生怕沾染上苏家的晦气。

而被京兆府带走的大管家和账房,在严酷的审讯和高超的刑讯手段下,终于扛不住,陆续开口招供。他们不仅交代了苏鸿远指使贪墨粮税、侵占民田的罪行,为了减轻自身罪责,更是将许多陈年旧账、苏家一些见不得光的阴私勾当都抖落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一些与朝中其他官员的利益输送。

这些口供被迅速整理成卷宗,呈递上去。

一时间,朝野震动。

原本还在观望、甚至试图为苏鸿远转圜的几个同党,见势不妙,立刻划清界限,甚至反戈一击,纷纷上奏弹劾苏鸿远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治家不严、纵容妻女行凶(意指王氏害死林姨娘及苏锦瑶怪病引发的流言)等等。

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

曾经风光无限的吏部侍郎府邸,转眼间就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之地。京兆府的衙役再次上门,这一次,不再是“请”,而是直接查封库房、清点家产,并将所有苏家直系亲属软禁在府中,等候发落。

苏阮所在的偏僻客院,自然也未能幸免。两个面无表情的衙役守在了院门外。

然而,与其他院落的哭天抢地、绝望崩溃不同,苏阮的院内却异常平静。

她依旧每日看书、喝茶,偶尔抚琴(从屋里找出一张旧琴),仿佛外面发生的一切都与她无关。送来的饭菜变得简单粗糙,她也不挑剔,安静吃完。

墨玉有些焦躁地在窗台上踱步:“阮姐姐,我们被关起来了!怎么办呀?他们会不会把我们也抓进大牢?”

苏阮轻轻拨动琴弦,发出一个清越的音符:“急什么?好戏还没看完呢。”

她目光悠远。苏鸿远倒台,只是第一步。这苏家满门的罪孽,又岂是他一人能扛得尽的?

她那位“好母亲”和“好姐姐”,可还“好好的”呢。

正如苏阮所料,京兆府的重点审讯对象,很快便转向了卧病在床的王氏。

此时的王氏,早已没了往日侍郎夫人的威风。丈夫倒台昏迷,女儿奄奄一息,家产被抄,自身又深陷恐惧和疯癫之中。当京兆府的嬷嬷将她从床上拖起来,带入临时设立的审讯室时,她几乎已经精神崩溃。

一开始,她还试图狡辩,将所有事情都推给苏鸿远和已不知所踪的妖道。

但审问的官员早已掌握了部分证据,并且深谙攻心之道。他们不断提及林婉茹的名字、提及枯井、提及那个未出世的孩子、提及她挪用林婉茹嫁妆放印子钱亏空乃至逼迫苏鸿远在粮税上动手脚的旧事……

每一句,都像一把尖刀,狠狠戳在王氏最恐惧的地方。

再加上苏阮之前那番诛心之言早已在她心中种下被丈夫抛弃的恐惧种子……

几轮审讯下来,王氏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她时而哭嚎着为苏鸿远开脱,时而又疯狂咒骂苏鸿远无情无义,时而又颠三倒四地忏悔自己害死林婉茹的经过,时而又哀求官差放过她的瑶儿……

她的供词杂乱无章,却恰恰坐实了苏鸿远的许多罪行,也彻底暴露了她自己手上沾染的人命。

谋害妾室、侵占嫁妆、干预外事、间接导致贪墨……一桩桩,一件件,记录在案。

曾经高高在上的苏夫人,如今成了罪行累累的囚犯。

而当官员拿着部分供词去询问依旧昏迷的苏鸿远(经过郎中抢救,勉强吊着一口气)时,无法说话、只能用眼神表达的苏鸿远,在听到王氏将他指为主谋时,气得浑身颤抖,眼中射出怨毒的光芒,竟艰难地抬起手指,试图指向王氏院子的方向,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仿佛在急切地否认着什么。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一幕,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阮通过墨玉的转述,得知了审讯的大致情况,只是淡淡一笑。

狗咬狗,一嘴毛。

真是……精彩。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