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完整版年代小说《重生后,丈夫竟替我说出了心里话》,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张英英宋和平,是作者拾迩月所写的。《重生后,丈夫竟替我说出了心里话》小说已更新292986字,目前连载,喜欢看年代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
重生后,丈夫竟替我说出了心里话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河湾村村头,离老宋家隔了大半个村子,靠近河滩的地方,孤零零立着两间低矮的土坯房。
这房子原是队里早年废弃的仓库,后来放些杂物,屋顶漏雨,墙壁开裂,窗户糊着破麻纸,门板歪斜,一股子霉味。
但胜在偏僻,独门独户,离最近的邻居也隔着几十米地。
宋和平拄着一根临时削的粗糙木棍,拖着那条伤腿,在宋国涛的陪同下,一瘸一拐地挪到门前。
张英英抱着小七,带着六个女儿,默默跟在后面,手里拎着那点可怜的家当:一个装着破旧衣物的包袱,一个装着几个粗瓷碗的篮子,还有那装着五十块钱和分家文书的小布包。
“就是这儿了。” 宋国涛掏出钥匙打开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推开吱呀作响的破木门,一股更浓的霉尘味扑面而来。
屋里空空荡荡,地面坑洼不平,墙角堆着些废弃的农具和柴草,屋顶几处透光,显然漏得厉害。
靠墙有一盘光秃秃的土炕,炕席破了大洞。
“条件……是差了点。” 宋国涛看着这一家子弱病残,叹了口气,“但胜在清静,地方也够你们住。
租金嘛……队里意思意思,一年给二十斤苞谷面就行。
回头我让人送点旧炕席和柴火过来,你们先凑合拾掇拾掇。”
“谢谢大队长。” 张英英声音平静,抱着孩子微微躬身。
这地方,比她预想的还破,但也比她预想的更合心意。
偏僻,意味着自由。
没人会时刻盯着他们吃什么,用什么。
宋和平也闷声道谢:“麻烦您了。”
“唉,先安顿下来吧,有啥难处,再找我。”
宋国涛摆摆手,留下钥匙,又看了一眼宋和平那条打着夹板的腿和这一屋子面黄肌瘦的孩子,摇摇头走了。
他能帮的有限,剩下的路,得他们自己熬。
门一关,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屋里的光线昏暗,空气污浊。
宋和平立刻把那根拐杖扔到一边,虽然走路还有点不自然,但明显利索多了。
他走到墙角,开始默默地清理那些废弃的杂物,动作虽然因腿伤有些迟缓,但很稳。
张英英把小七放在清理出来的一块还算干净的空地上,对秀琴说:“带妹妹们把门口那块地扫扫。”
她自己则走到那盘土炕前,仔细检查着炕洞和烟道。
还好,虽然破旧,但还能用。
几个小姑娘立刻行动起来。
秀琴拿着破扫帚扫地,秀棋带着妹妹们把散落的柴草归拢到墙角。
虽然都瘦小,但动作麻利,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沉默和懂事。
张英英没闲着。
她解开那个装着破旧衣物的包袱,从最底下,抽出一条半旧的、打着补丁的厚实床单,铺在土炕上,勉强遮住破洞。
又翻找出几块同样破旧但厚实的布头,准备当抹布。
宋和平清理完杂物,一瘸一拐地走到炕边,看着张英英铺床单的动作,闷声道:“我去河边打点水。” 他拿起屋里唯一一个破木桶。
“嗯。” 张英英头也没抬,继续整理。
她需要水,但不是现在打回来的河水。
她得找机会,把空间里的泉水混进去。
宋和平拎着桶,慢慢挪出门。
村头河边没什么人,只有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
他走到水边,没有立刻打水,而是看着浑浊的河水,眼神复杂。
终于……出来了。
虽然代价有些惨,但至少,头顶不再是老宋家那片令人窒息的天。
他弯腰,忍着腿疼,舀了半桶水。
天色渐暗。
破屋里点起了一盏小小的煤油灯,豆大的火苗摇曳着,勉强驱散一点黑暗。
土炕上铺了那条厚实的旧床单,几个女儿挤在一起,盖着另一条同样破旧的薄毯。
小七睡在最里面。
屋子中间的地上,用几块砖头支起一个破瓦罐。
张英英正用一把豁口的旧勺子,搅拌着瓦罐里翻滚的稀粥。
粥很稀,米粒少得可怜,主要是切碎的野菜叶子和一点从空间里悄悄混入的、碾碎的压缩饼干粉末,让粥看起来稠一点,有点粮食味。
宋和平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沉默地看着跳跃的火苗,手里无意识地搓着一根草茎。
分家得来的五十块钱,张英英收着。
那一百斤苞谷,还没去拿。
这顿粥,是张英英做的,也不知道谁给她的粮食。
粥煮好了。
张英英盛了几碗。
给宋和平一碗,给女儿们分了,她自己碗里最少。
“吃吧。” 她的声音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很平静。
秀琴小心翼翼地端起碗,吹了吹热气,先喂给靠在她身边的秀词一小口。
其他几个孩子也小口小口地喝着,虽然稀,但那点咸香和野菜的味道,让她们的眼睛亮亮的。
宋和平端起碗,喝了一口。
粥很烫,带着野菜的微涩和一丝淡淡的咸香和麦香,比他预想的好喝多了。
他看了一眼张英英平静的侧脸,没说话,低头大口喝起来。
这粥的味道,不像是家里分的那点陈粮能做出来的。
孩子们挤在炕上睡着了,发出均匀细小的呼吸声。小七也睡熟了。
宋和平靠墙坐着,那条伤腿伸直搭在小马扎上。
他闭着眼,似乎在休息,但微微皱起的眉头显示腿伤还在隐隐作痛。
张英英坐在炕沿,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缝补着秀棋磨破的袖口。
针线在她手中穿梭,动作稳定。
屋里很静,只有灯芯燃烧的噼啪声和屋外偶尔传来的虫鸣。
“明天……” 宋和平忽然开口,声音低沉,“我去把分的那一百斤苞谷背回来。”
张英英穿针引线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淡淡“嗯”了一声。她当然知道宋和平的腿伤在灵泉水的作用下好得比常人快,但该装的还得装。“背回来,放哪儿?” 她问。
宋和平愣了一下,环顾这徒有四壁的破屋:“就……堆墙角吧。” 似乎也没别的地方。
“墙角潮。” 张英英语气平淡,“垒个简易粮囤,底下垫高点,用石头和木板。”
“……好。” 宋和平闷声应道。
这女人,在这种时候能想到粮食防潮,也没想到他腿伤不方便扛粮食。
“那三亩地,” 张英英继续道,像是在安排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是坡地,种不了东西。
等腿好利索了,去看看,能整就整点,不能整先放着。”
她刻意加重了好利索三个字。
宋和平明白她的意思。
那三亩地是宋老头施舍的劣地,根本指望不上,但样子要做足。
他瘸着腿去看地,更能坐实大房的凄惨和无奈。
“嗯。” 他又应了一声。
“大队长给的旧炕席和柴火,明天应该会送来。”
张英英补好袖子,咬断线头,“柴火省着点用。
晚上冷,炕得烧热乎点,孩子不能冻着。”
宋和平听着她平静地安排着这些琐碎的生存细节,心里五味杂陈。
他忍不住问:“那五十块钱……?”
“留着。” 张英英把针线收好,吹熄了煤油灯。屋里瞬间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微弱的月光透进来,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她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清晰而冷静,“急用,买盐,买灯油,或者……买药。” 她指的是宋和平的腿伤,需要长期花钱的。
宋和平在黑暗中沉默了。
黑暗中,张英英也躺了下来,挨着小七。
她闭上眼,意识沉入空间。
看着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物资和那清澈的泉水,感受着怀中钱袋的厚,心底才泛起一丝真实的暖意和底气。
终于安顿下来了。
虽然破败,但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地方。
远离了老宋家的眼线。
宋和平的瘸腿是绝佳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