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玉人多情》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耿子玉沈慕白的故事,看点十足。《玉人多情》这本连载双男主小说已经写了145366字,喜欢看双男主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玉人多情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赵太傅倒台后,朝堂旧党虽树倒猢狲散,但重整朝纲的担子却压得人喘不过气。光是官员任命一事,就足够让朝臣争论数日——既要填补赵党留下的空缺,又要防着新官结党,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新的动荡。皇帝身体日渐虚弱,许多政务都交由朝臣商议,而张丞相一直称病休沐。耿子玉站在朝堂上,看着满朝文武各执一词,常常不知该如何抉择。他终究不像大哥耿明桓那般熟稔朝局,往日里闲散惯了,如今面对这复杂的局势,总觉得手足无措。
好在沈慕白一直暗中帮他。每晚耿子玉回府,书房里总会摆着一份沈慕白整理好的文书——上面不仅写清了朝堂格局、各路人脉的盘根错节,还标注了不同官员的立场与能力,连次日朝会上可能有人提出的质疑、该如何应对,都一一列明。耿子玉照着文书上的思路与官员商议,竟次次都能切中要害,连举荐官员时的分析都条理清晰,丝毫不显慌乱。
端王一党本以为耿子玉只是个纨绔世子,见状不禁刮目相看,私下里纷纷夸赞:“不愧是端王之子,真是虎父无犬子!明桓将军虽英年早逝,小世子却能重新执掌王府,王府后继有人啊!”
听着这些夸赞,耿子玉却满心愧疚——他清楚,这些能力都是沈慕白“教”给他的,若不是沈慕白,他此刻恐怕早已乱了阵脚。他忍不住想起大哥,心里更是酸涩:若是从前能多跟大哥学学朝堂事,如今也不至于全靠旁人帮扶。
这份愧疚,在他与父王端王通信时,终于忍不住得以倾诉。端王得知耿明桓的死讯,回信里满是痛心,却也带着对他的期许:“子玉,明桓他是你的好哥哥,也是父王的好儿子,他做了他该做的,你不必自责。父王如今奉诏在外,不能擅自回朝,今后王府的责任,便全交给你了。”
信的末尾,端王还特意写道:“父王已给京中故友去信,让他们多帮扶你。你只需守住王府、护好自己,不必担心父王。”
握着信纸,耿子玉眼眶微热。他抬头望向窗外,仿佛能看到大哥温和的笑脸、父王坚毅的背影,还有沈慕白在灯下为他整理文书的模样。他深吸一口气,将愧疚压在心底——往后,他不能再是那个只会躲在人后的世子,要撑起大哥留下的责任,也不辜负身边人的帮扶。
夜色渐深,耿子玉的书房仍亮着烛火。案上堆叠的奏折与文书散乱铺开,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眼底满是疲惫——这些日子处理朝堂事务,他才真正体会到大哥往日的辛苦,常常忙到深夜,就在书房将就一宿。
门被轻轻推开,沈慕白端着一壶热茶走进来,将茶盏放在他手边:“忙了这么久,喝口茶歇会。”
耿子玉端起茶盏,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每次沈慕白来,他都能卸下几分疲惫,两人就着茶水聊些朝中事,那些棘手的难题仿佛也变得容易起来。
“子玉,不必太过焦虑。”沈慕白坐在他对面,目光落在他眼底的青黑上,语气带着心疼,“朝堂之事有我帮你分担,且放宽心。”
耿子玉点点头,他从不会怀疑沈慕白的话,对方从未只是说说,而是实实在在帮他梳理人脉、预判局势,替他扛起了大半压力。“多亏有你,慕白。”他忽然想起狱中赵太傅的话,又看了看眼前从容应对朝局的人,不自觉地开口,“有时候我觉得,你根本不像个商人。”
“哦?那你觉得我像什么?”沈慕白面不改色,指尖略微一顿,眼底藏着一丝慌乱。
“像个在朝多年的老狐狸,”耿子玉故意打趣,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就像赵太傅似的,深谙官场人情世故,把一切都算得明明白白。”
“呵呵,你这是表扬我,还是挖苦我?”沈慕白立刻换上一副委屈巴巴的模样,微微松了口气伸手点了点案上的文书,“亏我为你花了大把银子打点关系,派人跑遍京城才摸清那些官员的底细,你倒好,还拿我跟赵老贼比。”
“好了好了,是我不对。”耿子玉连忙打断他,语气满是感激,“我自是感激不尽,慕白兄受累了。只是我如今……无以为报。”
“怎么会无以为报?”沈慕白眼中的委屈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狡黠的笑意,他像只盯上猎物的狐狸,眯起眼睛,“你可以以身相许啊,我的子玉。你忘了当初在府中答应我的事情了吗?”
耿子玉脸颊微微发烫,却没有躲闪,反而抬眼看向他,语气认真:“我当然记得。我耿子玉说过的话,从不反悔。这些天你为我做的一切,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没有一丝一毫怀疑,你难道看不出吗?我心里,早已没把你当外人。”
沈慕白猛地站起身,绕到他身后,轻轻搂住他的肩膀,下巴抵在他的发顶,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子玉,你也是我最亲近的人。”话音落下,他低头在耿子玉的侧脸印下一个轻柔的吻。
耿子玉浑身一僵,随即扭头看向沈慕白。烛火摇曳,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倒影映在对方眼底,那眼底满是自己。这份浓烈的情意让他心头一颤,他起身反手抱住沈慕白,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慕白。”
沈慕白抬手捧起他泛红的脸,让他面向自己,低头吻上了他的嘴唇。这一吻不再轻柔,带着压抑许久的渴望,像一团火瞬间点燃了两人的情绪。耿子玉脑中一片空白,顺从地闭上眼睛,本能地伸手抱住沈慕白的腰,将人抱得更紧——他忘了思考,也不想思考,只知道此刻,他想牢牢抓住眼前这个人,再也不放手。
晨光透过窗棂洒进书房时,耿子玉才从朦胧中醒来。身侧的被褥尚有余温,沈慕白正坐在案前,轻手轻脚地整理着昨夜散乱的文书,晨光落在他侧脸上,柔和了往日里的锐利,多了几分温润。
耿子玉动了动身子,才发觉浑身有些酸软,昨夜的悸动与亲昵仍清晰地留在记忆里,耳尖不自觉地泛红。沈慕白听到动静,回头看来,眼中带着笑意:“醒了?我让人备了温水,先洗漱吧。”
待耿子玉洗漱完毕,桌上已摆好了温热的粥点。两人相对而坐,气氛虽不如昨夜炽热,却多了种心照不宣的亲昵。“今日早朝要议新科官员的任命,”沈慕白舀了一勺粥递到耿子玉碗里,语气自然,“我已把几位候选官员的履历整理好了,重点标注了他们的擅长领域,你一会儿看一眼,心里有个底。”
耿子玉接过粥碗,低头小口喝着,轻声道:“这些日子,总让你为我费心。”
“我们之间,何须说这些。”沈慕白放下勺子,目光落在他脸上,“你能慢慢适应朝堂事务,不再像从前那样莽撞,你大哥若是知道,也会放心的。”
提到大哥,耿子玉眼底闪过一丝怅然,随即又坚定起来:“我会守住王府,也会做好朝堂的事,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饭后,沈慕白陪着耿子玉翻看官员履历,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便耐心为他分析:“这位李汝清擅长漕运,去年疏通江南水道立过功,若任命他管漕运司,定能解决京城粮运的难题;还有这位王明德,在地方治理流民颇有经验,正好派去安抚刚平定的赵党旧地……”
耿子玉认真听着,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沈慕白都一一解答。阳光渐渐升高,透过窗户落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温暖而安稳。耿子玉看着身边人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往后的路纵使仍有风雨,但只要沈慕白在身边,他便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