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完整版年代小说《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杨巧映,是作者长乐v所写的。《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小说已更新106424字,目前连载,喜欢看年代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杨巧映后续大结局去哪看?》就在下方,点即看!
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奶奶,我爸妈会同意吗?”想到奶奶在花绣娘那里满口说下的话,大丫脸都烧红了。
送她去学艺,她不能每天都按时下地挣工分,可能一年到头挣的工分还不够养活自己,除了这点外,她拜师还要花钱,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她以后能把这钱给挣回来吗?
她学会了又有什么用?
家里的女人们没有拜过师的,但也不影响她们做出来的衣服能穿。
有必要吗?
爸妈应该会反对吧?
杨巧映看了她一眼:“你爸妈现在希望把你嫁去公社捧铁饭的人家,但他们要是没有点缺陷不会娶乡下户口的,你愿意去当后妈?还是你愿意嫁给残疾人?”
大丫脸白了:“我不愿意!”
对比起来,她更想嫁给年纪相当、同样是乡下人的男人。
“要是你有一门手艺,你说亲的条件能再往上抬一点。”这就是给他们画饼了。
“这事不用你操心,你回去继续干活,我去找你爸妈去。”
毫无疑问,今天杨巧映要被扣工分了,她扣掉的工分会转到刘三妹名下——因为她没干的活刘三妹干完了,这工分自然也是她的。
这时候还没下工呢,杨四河跟周水冬被杨巧映叫来说了这事,夫妻两个都一脸诧异。
杨四河拍了拍耳朵:“妈,你刚刚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杨巧映:“你听清楚了,我说大丫去给花绣娘当学徒,她已经答应了,愿意教她两三年。”
周水冬觉得好笑:“妈,大丫都要嫁人了,还去当学徒,这有什么用?”
杨四河没急着反驳,他想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难道妈对大丫有什么安排?
比如她学成了,给她安排一份工作之类的……
光是想一想,他就不受控制的笑出了声,然后得到了来自亲妈和亲媳妇奇怪的眼神注视。
杨四河:“……咳,妈,大丫现在也会做衣服,她大伯娘教过她了,去花绣娘那学,顶多就是衣服做的更好看点,对我们来说,没什么用吧?”他试探。
杨巧映意味深长:“你知道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杨四河心里一痛,他之前也跟二哥一样有机会留在公社,只是他没成功留下来,因为他没文化。
“我上次还让二哥帮忙打听有没有合适的人家……”这要是有合适的人,这不是耽误了吗?他还是不乐意:“妈,你给我说实话,是不是有什么门路,她学成后能有工作机会?”要是这样的话,他肯定会答应。
这算盘声也太响了,杨巧映摇头:“工作机会你当是大白菜?反正这几年内都不可能,至于婚事你去问问你二哥,看看他有没有打听到什么合适的人家,我话说在前头,那种年纪跟你差不多、身有严重残疾的孙女婿我不要。”
杨四河:这样的女婿我也不想要啊!
还有妈不是说没有工作机会,而是说这几年,难道真有?!
他心跳都加快了,按捺住立刻想要点头的心,假装还在犹豫。
其实他心里早就肯了,他一直不平大哥得到的优待。
他是老大,所以什么好处都少不了他的,他的儿子是长孙,也是这样的情况,说要学一门手艺,妈一点犹豫都没有就花了那么多钱送他去学木匠手艺,自己亏就亏在前面生的是丫头,不然他也要送一个去学艺,这样才公平,没想到妈孙女也愿意供,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了。
杨巧映又下了一道重锤:“花绣娘说她不收钱,只收一次拜师礼,不过她家里挑水、砍柴的活我们家包了,你们是她爸妈,这活大头得你们去干。”
花绣娘家里没有壮劳力,干这些活不轻松。
周水冬脸上第一次出现心动。
工作机会这种她是不敢信的,在当工人的二哥二嫂都为了怎么安置几个孩子头疼,乡下住着的婆婆怎么会有办法?
但花绣娘说她不收钱!
这便宜必须得占啊!
杨庆安去当木匠学徒给了一百块钱呢!
挑水砍柴算什么?她浑身都是力气,最不怕干活!
杨四河咽了口唾沫:“我今晚就去找我二哥问问。”
他心里也有数,这合心意的公社女婿不好找,但万一呢?
杨巧映:“她这两年肯定要专心学手艺,不可能结婚。”
杨四河干脆利落的答应了,嫁人了哪哪都是事,确实不能安心学本事。
反正大丫年纪也不算太大,学个两三年再看吧,他愿意为大丫付出这么多,以后大丫可得比她几个妹妹回报多一点。
他艰难的熬到了下工的哨声响起,他连家都没回:“我去找我二哥去,给我留饭。”
晚了天就黑了。
他这么晚找过去杨二川被他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老家那边出什么事了。
“……老四你也太急了,你这事急不得,我这两天也问过了,还没消息。”杨二川也无奈了,他一提这个话头,他朋友脸上就是为难,他也知道这事为难。
要是大丫长得好,那还能提一提,不管男女,长得好就是有优待,但大丫长相普通,能提的就是勤快能干,但这太普遍、太不起眼了。
所以他打算拖一段时间就让老四放弃,除非他能接受大丫去当后妈。
杨四河死心了,咬了咬牙:“我明白,二哥,你就当我那天什么都没说,暂时不用为大丫费心了。”
杨二川:?
杨四河把大丫要拜师学艺的事说了:“暂时没有好亲事,就先不谈,她有本事了,或许还有机会,大丫还年轻,等得起。”
杨二川松了一口气,不用他操心了:“有本事哪里都能混得开,学本事好啊!”
杨七菊和杨八海美滋滋的吃了留给他们的鱼,然后就得知了大丫要拜师学做衣服的事,兄妹两个:啊?
怎么这么突然,之前一点口风都没听说啊!
不过这个跟他们好像没什么关系?
只觉得有些奇怪,也没看妈妈对这个侄女有另眼相看,怎么现在为了她这么打算?
杨大山没有反对过杨巧映的任何意见,陈红秀也是,他们听了就表示支持。
杨四河跟周水冬没反对,下面的弟弟妹妹更不会反对。
但杨庆居有些不太舒服,大哥下来就是他,家里没打算送他去学一门手艺,怎么跳过他,送大丫妹妹去?
他不会遮掩,杨巧映看到了,稍微一想就明白他不愉快的原因了,要说起来,他也是一个周岁才十七的年轻小伙子,还没真正成年呢,后世也就是一个高中生,“小居,你大丫妹妹也是鼓起勇气跟我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才知道的,你要是学什么,或者是回去读初中,你也要跟我说。”
杨庆居也是学渣一枚,小学毕业后就没再读了,他还留过两年级,听到杨巧映说起去读初中,脸上就露出惊恐:“奶!我读不了书,我没长那根筋!”
至于学手艺……他想学什么?
跟大哥一样学当一个木匠吗?
他跟大哥不一样,对玩木头不感兴趣,他喜欢什么?他能做什么?他陷入了思考。
杨巧映表示不着急,“等你想好了再跟我说。”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不过杨巧映也开始盘算要找个挣钱的途径了,她才五十多,要是能活到七八十还有二三十年,她想吃好喝好穿好就不能坐吃山空,家里那点存款支撑不了太久,得要找个光明正大来钱的门路才行。
睡前,李银环躺在床上,拍了一下杨庆居的手臂,“奶奶说的话你想好了没有,你有没有想过跟大哥一样当个木匠?你都不用拜师学艺,跟大哥学就好了。”
虽然次数不多,但也有人拿着木头和鸡蛋菜干找他帮忙做点小家具,等他手艺越来越好,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他打家具,这能挣外快呢,要是自家男人有这门手艺也能赚外快。
杨庆居立刻摇头,“我没那个耐心去刨木头,这个不行。”而且他要是学了,兄弟两个一起抢饭吃吗?
本来打家具的人就少,没有这个必要。
李银环没有揪着一个木匠不放:“那你想学什么?”
杨庆居:“我没想好。”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哦,不对,他吃肉很感兴趣,但这不算。
李银环就开始列举起来:“除了木匠,还可以当大夫、铁匠、篾匠、瓦匠……”
杨庆居被她说烦了,翻身覆了上去:“你不想睡?这么精神,不如做点运动……”
李银环一下就不说了,脸也红了起来,但她没退缩,主动亲了上去。
她想要个孩子,有了孩子,就能彻底融入杨家了。
还有一点,大嫂当初自怀上孩子后,一周可以独享两三个鸡蛋,坐完月子才没了加餐,这种待遇,她也想拥有。
年轻人对这个哪有不感兴趣的,杨庆居很快就把之前的烦恼抛到了脑后,欢快的玩起了夫妻之间的小游戏。
……
另一头,杨巧映躺在床上正在思考。
她是看过不少小说的,这是她读书时代唯一能承受的娱乐方式,年代文也看过不少,比较典型的,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户正当的收入除了卖自家养的家禽产出之外,还有就是山上挖草药卖给收购站,就是不知道他们收哪些药材,在这方面她也不认识其他人,杨巧映打算等她药吃完了找刘大夫复诊的时候向他请教请教。
她没想过去这里的黑市投机倒把挣钱。
她身体年纪大了,心脏也不够强大,玩不来这么刺激的游戏,万一被抓到,是真会去劳改,而且她还有游戏空间这个金手指,万一被发现了端倪,她怕自己被切片了。
除了卖草药,还有什么办法,写稿子投稿?
但这个特殊时期没有稿费。
就算有,她一个没正经上过学,这么多年也没表现过爱读书的人写出来的东西能上报,奇怪吗?
很奇怪。
最起码得表现出自己爱读书、多看书一段时间才好表现出她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行。
或许只能干回老本行了。
在穿越之前,她算是吃上时代红利的人。
因为宠物的兴起,她一个读食品专业的转行卖宠物口粮和相关的宠物用品,打拼数年后,让她实现了初步的财富自由。
这个时代卖宠物口粮不现实,人都没吃饱,但她可以卖草药,她所在的孤儿院附近有一家中医馆,他们孤儿院经常为中医馆采药赚学费和生活费,这部分的知识能继续用。
只是原主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她要想个合理的方式才能展露。
要想个办法才行,不让好端端的你说你会,谁会信你?
她想来想去,又想到了刘大夫。
之前在废品回收站买回了一本旧医书,她要好好翻一翻,如果不合适,就再去别的地方找找。
心里有了主意,她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巧映带着杨四河、周水冬、大丫三人去了四队花绣娘家,杨四河三人手里都没空着,那是大丫的拜师礼。
一条腊肉、一条腊鱼、一斤糖、两斤大米、一斤挂面、一盘红糖发糕、一小包茶叶、另外还有一袋红薯干,凑足了八样。
这些都是家里的库存,杨巧映没有从游戏空间拿什么东西出来。
杨四河拿着东西,一边心疼,一边诡异的觉得高兴。
妈四个儿子,她最信任大哥,看重二哥,偏心小弟,只有他不上不下,总是被忽略,但妈心里也是有他的,不然怎么会为了他女儿付出这么多?
大哥有个儿子去学艺,自己女儿也去学艺,他们地位也没差多少嘛,想到这里,他走路都轻飘飘的。
周水冬心情是矛盾的,这是她的女儿,她有机会能变的更好,她也高兴,但也惋惜,这么多好东西留着给六福以后去拜师学艺不好吗?
但家里都答应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大丫突然就得了婆婆的看重,她也不好反口,她现在不嫁人,回头三妹那头还不知道要怎么跟她交代。
他们那这么的多东西被人看到了,少不得要问几句这是做什么,要去哪,然后就从杨四河嘴里知道了他们的目的地:“啊?你家大丫去花绣娘家拜师?你家大丫不嫁人了?”她这年纪,这两年正是相看出嫁最好的时候。
杨四河:“不急不急,大丫还小,学本事要紧,成家就要分心了。”
“那也是,大丫你要好好学啊,家里为你付出这么多呢。”他们当面夸,扭头就说杨家傻。
费这么多功夫去培养一个要出嫁的女娃?
回头一嫁人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有这钱,还不如多培养培养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