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阵洪亮的钟声打破了清虚观的宁静。李退之正在山门前扫地,听到钟声,不由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传功钟?”他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传功钟每月敲响一次,意味着清虚观要对核心弟子传授新的功法或神通。作为一名无法修炼的杂役弟子,李退之自然没有资格参加,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修仙法术的向往。
放下扫帚,李退之远远望向传功堂方向。那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三层楼阁,位于清虚观主峰半山腰,周围灵气浓郁,是教导弟子的重要场所。此时,已有不少身着整齐道袍的弟子匆匆赶往那里,脸上带着期待和兴奋。
“今天好像是传授《清虚御风诀》…”李退之回忆着前几日在藏经阁整理书籍时无意中听到的消息。
《清虚御风诀》是清虚观的基础身法,入门简单,实用性强,是许多初级弟子梦寐以求的功法。据说修炼成功后,可以借助风力加速行进,甚至短暂凌空飞行。
李退之叹了口气,继续扫地。虽然他对各种功法理论如数家珍,但苦于无法引气入体,再精妙的功法对他而言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退之师弟,掌教有令,命你即刻前往传功堂外值守。”一名执事弟子快步走来,传达命令。
李退之一愣:”传功堂外值守?”
“不错,”执事弟子点头,”今日传功堂有重要课程,需要人手把守,防止闲杂人等靠近。”
李退之心中疑惑,但还是恭敬应道:”弟子遵命。”
来到传功堂外,李退之看到已有几名杂役弟子在各个角落站岗。他被安排在后门附近,负责确保无人打扰课程进行。
传功堂的大门紧闭,但透过窗缝,依稀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形。数十名弟子分列两侧,中央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长老,正在讲解功法要诀。
李退之忍不住驻足观望。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凭借出色的记忆力,他依然能够捕捉到长老讲解的部分内容。
“《清虚御风诀》共分九式,今日先传授前三式。第一式’御风而行’,需引导灵气在经脉中形成特殊气旋,以风助力,加快行进速度…”
李退之聚精会神地听着,脑海中不自觉地模拟着长老描述的运行路线。《清虚御风诀》的理论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实践中如何引导灵气形成合适的气旋模式。
“师兄,看什么呢?”
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李退之回头,看到一名十岁出头的小师弟正好奇地望着他。这是观中新收的弟子,名叫小石头,灵根平平,但胜在勤奋好学,深得执事们喜爱。
“没什么,只是在值守。”李退之笑着回答。
小石头凑近一些,压低声音:”退之师兄,您都六年了,还在偷学啊?”
李退之脸上一热,正要解释,却听小石头继续道:”我听师兄们说,您虽然不能修炼,但对功法理论特别了解,是真的吗?”
李退之微微一怔,没想到小师弟对自己不是嘲讽,而是带着几分崇敬。
“略知一二而已。”他谦虚道。
“那您能给我讲讲《清虚御风诀》吗?”小石头眼中满是期待,”我今天因为迟到被拦在门外,错过了长老的讲解。”
李退之有些犹豫。按规矩,他这样的杂役弟子不应擅自向他人讲解功法,但看着小石头渴求的眼神,他还是点了点头。
“《清虚御风诀》的核心在于理解风的本质,”他低声解释道,”风并非单纯的气流流动,而是天地间灵气的自然流转。修行者要做的,是让体内灵气与外界风的流动产生共振,形成气旋。”
小石头听得入迷,不住点头:”那第一式’御风而行’该如何运转灵气呢?”
李退之思索片刻,用手指在地上画出一幅经脉图:”首先,要将灵气引入足三里穴,然后沿足少阳胆经上行至风池穴,形成第一重气旋;接着引灵气回转,经督脉下行至涌泉穴,形成第二重气旋。两重气旋同时运转,便能借助外界风力加快行进速度。”
小石头看着地上复杂而精准的经脉图,眼中闪烁着惊讶与敬佩:”师兄,您的理论知识比长老讲得还详细!为何您自己不能修炼呢?”
李退之苦笑一声,正要回答,突然听见一个冷冰冰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好啊,一个废物,居然敢擅自传授功法!”
李退之心头一震,回头看见执法弟子林青正冷笑着站在他身后。林青是张琮的亲信,一向对李退之没有好脸色。
“林师兄,我只是…”
“闭嘴!”林青怒喝一声,”你一个连引气入体都做不到的废物,有什么资格教导他人?况且,私自传授功法,是违反山规的!”
小石头吓得脸色煞白,急忙解释:”是我缠着退之师兄问的,与他无关!”
“小师弟不懂事,你一个入门六年的老弟子还不懂规矩吗?”林青眼中满是恶意,”正好,这事我要禀报给执法长老,让他定夺你的去留!”
李退之面色平静,但心中已是波涛汹涌。若是被执法长老知道,再加上他已到六年期限,恐怕立刻就会被逐出山门。
就在这时,传功堂的门突然打开,授课的长老走了出来。他名叫莫问天,是清虚观的丹道长老,性格刚直不阿。
“何事喧哗?”莫长老皱眉问道。
林青立刻上前行礼:”回长老,这李退之擅自传授功法,违反山规,弟子正准备禀报执法长老。”
莫长老目光转向李退之:”是这样吗?”
李退之恭敬行礼:”回长老,小师弟因迟到错过课程,向弟子询问《清虚御风诀》的要点,弟子只是简单解答,并无传授功法之意。”
莫长老走近几步,看了看地上的经脉图,眉头微微一挑:”你画的?”
“是,弟子斗胆。”李退之低头承认。
莫长老沉默片刻,忽然问道:”《清虚御风诀》第三式’乘风而上’,如何避免气旋失控导致的坠落危险?”
这个问题极为刁钻,涉及功法的关键细节,一般只有修炼到一定程度的弟子才会考虑。林青在一旁冷笑,显然认为李退之无法回答。
然而,李退之思索片刻后,从容答道:”《清虚御风诀》第三式最忌气旋扩张过快。修行者需在命门穴设置一重’风锁’,以微量灵气形成反向气旋,随时准备制衡主气旋。若感知失控征兆,立即激发风锁,可在三息内稳定气旋,安全落地。”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个据说毫无修为的杂役弟子。
莫长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回答得很好,比我课上讲的还要详细。”他转向林青,”这不是传授功法,只是解答疑问,没有违反山规。你们都散了吧,别打扰传功。”
林青面色难看,不甘心地离开了。小石头感激地看了李退之一眼,也快步离去。
莫长老最后深深看了李退之一眼,意味深长地说:”知而不能行,终是遗憾。但不能行,不代表不能知。好好守在这里,别再招惹是非。”说完,转身回到传功堂。
李退之恭敬行礼:”弟子谨记长老教诲。”
接下来的时间,李退之尽职尽责地守在传功堂外,但心思却不自觉地飘向里面。透过窗缝,他看到弟子们正在长老指导下练习《清虚御风诀》的起手式,有的已能引动微风,衣袂飘扬,显得潇洒无比。
这些景象对李退之既是诱惑,也是折磨。他渴望能像他们那样驾驭灵气,体验御风而行的畅快,但现实却无情地提醒着他的”废柴”身份。
傍晚,传功结束,弟子们陆续离开。李退之的值守任务也告一段落,他转身准备回去继续其他杂役工作。
“李师弟,请留步。”
李退之回头,看到莫长老站在传功堂门口。
“长老有何吩咐?”他恭敬问道。
莫长老递给他一本册子:”这是《清虚御风诀》的详解,你拿去看看。”
李退之受宠若惊:”长老,这…”
“只是借你阅读,不算传功。”莫长老微微一笑,”你理论知识扎实,若有什么见解,可以写下来给我看看。”
李退之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多谢长老厚爱,弟子一定认真研读!”
回到柴房,李退之迫不及待地翻开那本详解。这是他第一次能正式接触到完整的功法详解,而不是靠偷听或在藏经阁匆匆一瞥。
册子中不仅有文字讲解,还有精美的经脉图和气旋运行路线图,比他从前了解的要详细得多。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不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心得。
夜深了,李退之放下书册,盘膝而坐,开始尝试运转《清虚御风诀》。尽管知道自己无法引气入体,但他还是按照功法要求,模拟着气旋的运行路线,希望能有哪怕一丝灵气回应。
“吸天地之灵气,纳五行之精华…”他轻声念诵着口诀,全神贯注地尝试感应周围的灵气。
如往常一样,周围的灵气在接近他身体的瞬间便四散开来,仿佛受到某种排斥。然而,就在他即将放弃时,他突然感到体内有一丝极其微弱的能量波动,与昨晚小狐狸触碰他胸口时的感觉相似。
“这是…”李退之心中一喜,连忙闭上眼睛,专注感受那丝波动。
那能量极其微弱,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稍不注意就会错过。但确实存在,而且似乎与《清虚御风诀》中描述的气旋有些相似,只是本质上有所不同——它不是灵气,而是一种更加原始、更加纯净的能量。
李退之兴奋不已,继续尝试引导那股神秘能量按照功法路线运转。出乎意料的是,那能量竟然真的开始缓慢流动,虽然范围极其有限,只在丹田周围徘徊,但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进步!
“难道我真的能修炼?”李退之心中涌起一丝希望。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轻微的沙沙声。他停下修炼,推开窗户,看到那只小狐狸正站在窗边,明亮的眼睛在夜色中闪闪发光。
“小家伙,你来了。”李退之惊喜地说道,伸手将小狐狸抱进屋内。
小狐狸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手掌,然后跳上桌子,好奇地嗅着那本《清虚御风诀》详解。
“今天我有了新发现,”李退之兴奋地告诉小狐狸,”我体内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虽然不是灵气,但可以按照功法路线运转。是不是因为你昨晚触碰了我的胸口?”
小狐狸似乎能听懂他的话,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用爪子翻开功法详解,指着其中一页上的经脉图。
李退之仔细查看,发现那是关于丹田气旋构建的关键部分。小狐狸又用爪子在地上划出几道符文,这次的符文更加复杂,但也更有规律。
“你是在告诉我如何运转那种能量?”李退之猜测道。
小狐狸再次点头,然后跳回他的膝上,前爪再次轻轻按在他的胸口。一股微弱但清晰的能量从接触点传来,李退之感到那股神秘能量似乎被激活了,变得更加活跃。
“太神奇了…”他喃喃自语,闭上眼睛,按照小狐狸指引的方式尝试运转能量。
这一次,那股能量真的开始沿着经脉流动,虽然极其缓慢,但确实是在按照《清虚御风诀》的路线运转!李退之激动得几乎想要欢呼,但他克制住自己,继续专注地引导能量。
能量运行一周天后,李退之感到全身暖洋洋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油然而生。当他睁开眼睛时,惊讶地发现小狐狸已经离开了,窗户不知何时被重新关上。
“谢谢你,小家伙…”他轻声说道,心中充满感激。
这一夜,李退之睡得格外香甜,梦中他御风而行,飞跃云海,自由自在。
第二天清晨,他被熟悉的踹门声惊醒。值日弟子王明站在门口,不耐烦地催促:”还不快起来!山门还没扫呢!”
李退之迅速起身,换上道袍。不知是否错觉,他感觉今天的身体格外轻盈,呼吸也更加顺畅。
“难道昨晚的修炼真的有效果?”他暗自思忖,但很快将这个念头压下。不管是什么变化,都需要更多实践来验证,现在,他还是得先完成今天的杂役工作。
扫完山门,李退之被分配去传功堂打扫。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可以更仔细地观察传功堂的布置,或许能从中获取更多修行灵感。
来到传功堂,他发现昨天授课的莫长老正在准备今天的教材。见到李退之,莫长老和蔼地点点头:”来得正好,帮我整理一下这些资料。”
李退之受宠若惊,连忙上前帮忙。整理过程中,他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些高级功法的片段,这些都是他平时难以接触到的珍贵资料。
“长老,这个’风云化生术’与《清虚御风诀》有何关联?”他忍不住问道。
莫长老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竟然认得这个?”
李退之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解释:”弟子在藏经阁整理书籍时偶然见过,不甚了解。”
莫长老沉吟片刻,似乎在衡量什么,最后缓缓道:”‘风云化生术’是《清虚御风诀》的进阶功法,能引动天地风云之力。不过,这需要深厚的灵力基础和对风的本质有透彻理解,一般弟子修炼十年也难以入门。”
“原来如此。”李退之恭敬地点头,心中却已经开始思考这种高深功法的运转原理。
莫长老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理解比实践更重要。你先把这里打扫干净吧,我要去准备今天的课程了。”
李退之应声,开始认真打扫传功堂。清扫过程中,他留心观察着堂内的布置,特别是那些用于指导弟子修炼的阵法痕迹。这些阵法巧妙地引导天地灵气,有助于弟子们更好地理解功法要点。
打扫完毕,李退之正准备离开,却在门口与匆匆赶来的张琮撞个正着。
张琮一见是他,脸色立即沉了下来:”怎么是你在这?”
“回张师兄,弟子奉命来打扫传功堂。”李退之恭敬回答。
张琮冷哼一声:”听说你昨天在这里大显身手,解答《清虚御风诀》的难题?真是笑话,一个连引气入体都做不到的废物,也敢谈论高深功法?”
李退之保持沉默,不想节外生枝。
“哼,装什么高深莫测?”张琮见他不回应,更加恼火,”别以为有几个长老怜悯你,就能逃过被逐出山门的命运。掌教已经决定了,明天就会宣布处理结果,到时候你就等着收拾包袱下山吧!”
李退之心头一震:”掌教已经决定了?”
“当然,”张琮露出得意的笑容,”你以为掌教真会留一个废物在山门中浪费资源?做梦吧你!”说完,他傲慢地从李退之身边擦过,进入传功堂。
李退之站在原地,心情复杂。若张琮所言不虚,那么自己在清虚观的日子确实所剩无几。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失落,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或许离开也是一种解脱,”他心想,”至少不用再忍受这些嘲讽与白眼。而且,昨晚的发现给了我新的希望,也许我真的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
回到柴房,李退之取出那本借来的《清虚御风诀》详解,决定趁着还有时间,尽可能多地学习和记忆。如果明天真的要离开清虚观,至少要带走足够的知识。
他翻开书页,专注地阅读着,时不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心得。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其他弟子都已去膳堂用餐,只有他还沉浸在学习中。
忽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请进。”李退之收起书册,起身相迎。
门打开,是厨娘刘婶,手里端着一个食盒。
“你又没去吃饭,”刘婶责备道,”我给你带了些吃的。”
“多谢刘婶。”李退之感激地接过食盒。
刘婶看了看他桌上的书册和笔记,叹了口气:”听说明天掌教就要宣布决定了?”
李退之点点头:”是的,应该是按规矩办事,让我离开山门。”
“你倒是看得开,”刘婶有些心疼地说,”这些年,委屈你了。”
“刘婶言重了,”李退之真诚地说,”这六年来,若非刘婶时常照顾,弟子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无论结果如何,弟子都铭记刘婶恩情。”
刘婶眼中闪过一丝泪光,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孩子,记住,无论在哪里,都要保持本心,不忘初心。”
“弟子谨记。”李退之郑重点头。
刘婶离开后,李退之打开食盒,里面是几样精致的灵食,比他平时能吃到的要丰盛得多。他感动地一一品尝,每一口都让他感到一股温暖的能量流遍全身。
吃完饭,他继续研读功法详解,直到深夜。困意袭来时,他才放下书册,准备休息。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昨晚的修炼尝试。
“再试一次吧。”他自言自语道,盘膝而坐,按照功法要求开始冥想。
这一次,他没有刻意去感应外界灵气,而是专注于体内那股神秘的能量。果然,很快他就感受到那股能量的存在,比昨晚更加清晰。
李退之小心翼翼地引导能量按照《清虚御风诀》的路线运转。令人惊喜的是,能量的流动比昨晚更加顺畅,范围也更广,已经能够初步形成气旋的雏形!
“这真的是在修炼吗?”李退之又惊又喜,继续专注引导能量。
一个时辰后,他感到精疲力尽,不得不停下来。但这短暂的修炼已经让他确信,自己体内确实存在一种特殊的能量,而且是可以按照修仙功法来运转的。
“也许我并非真的无法修炼,只是方法不对…”他躺在简陋的草铺上,思绪万千。
第三天清晨,李退之早早起床,完成了最后一次山门清扫。今天是掌教宣布决定的日子,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打扫完山门,他回到柴房,将这六年来积累的笔记和为数不多的个人物品整理好,装进一个布包。若是真的要离开,至少不会手忙脚乱。
“退之师弟,掌教召见,速去清修堂。”一名执事弟子前来通报。
李退之深吸一口气,整理衣襟,跟随执事弟子前往清修堂。
清修堂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弟子,显然是听闻风声,特意来看热闹的。其中,张琮和他的跟班们站在最前排,脸上挂着幸灾乐祸的笑容。
李退之面色平静地走过人群,无视周围的窃窃私语和嘲讽眼神,昂首挺胸地踏入清修堂。
无论命运如何安排,他李退之,绝不会轻易认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