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厨婆婆随军,把怀孕儿媳宠翻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年代小说,作者“肥宅水仙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宋兰芝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98827字,喜欢年代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大厨婆婆随军,把怀孕儿媳宠翻了宋兰芝无弹窗大结局实时看》就在下方,点即看!
大厨婆婆随军,把怀孕儿媳宠翻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宋兰芝就起来了。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就给苏文慧准备早饭,而是先进行了一项充满仪式感的准备工作。
她把自己从老家带来的那个用了十几年的紫砂小锅,里里外外,用开水烫了三遍,又用干净的棉布擦得油光发亮。
然后,她才把昨天晚上就用清水泡上的百合和莲子,小心翼翼地放进了锅里。
这百合,是龙牙百合,肉质肥厚,口感粉糯。
这莲子,是湘潭的寸三莲,颗粒硕大,最是容易煮烂。
她加入的水,也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她昨天晚上就接好,在窗台上晾了一夜,沉淀掉了水碱味的“隔夜水”。
她把紫砂锅放在煤炉上,用最小最小的火,慢慢地,耐心地煨着。
做完这一切,她才开始给苏文慧准备早餐。
早餐是一碗金黄软糯的小米南瓜粥,配上几根她自己炸的,外酥里嫩,蓬松可口的小油条。
苏文慧吃得满嘴流油,幸福得直哼哼。
“妈,您这手艺,要是去开个早点摊,全大院的早饭,都得被您给包了!”苏文慧一边啃着油条,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宋兰芝只是笑了笑,没接话。
开个早点摊?
傻孩子,你妈我的志向,可比这个大多了。
吃完早饭,苏文慧去单位的图书馆查资料了。
家里就只剩下了宋兰芝一个人。
她守着那个小小的煤炉,寸步不离。
那锅甜汤,就用那种似有若无的小火,一直煨着。
“咕嘟,咕嘟。”
锅里,时不时地冒出一两个小小的泡泡,散发出的香气,也从一开始的清淡,慢慢变得浓郁,香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到了上午十点多,宋兰芝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才把那几颗红枣加了进去。
又煨了大概一个小时,她才揭开了锅盖。
一股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清甜又带着一丝药草芬芳的香气,瞬间就弥漫了整个厨房。
锅里的汤,已经变成了淡淡的琥珀色,清澈见底。
那些百合,已经煨得完全透明,好像随时会化在汤里。莲子和红枣,也都变得异常饱满,软糯。
宋兰芝又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拿出了一小块土法制作的,颜色姜黄的老冰糖,放了进去。
她没有用勺子去搅,只是端起紫砂锅,轻轻地晃了晃。
冰糖在温热的汤汁里,慢慢地,均匀地融化。
最后,她又从一个密封的小瓷罐里,捻出了两三朵小小的,金黄色的干桂花,撒在了汤面上。
成了!
这碗看似简单的“百合莲子安神汤”,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她把汤盛在一个带盖的白瓷炖盅里,只盛了七分满。
午饭,她也没准备得太复杂。
一道清蒸鲈鱼。
鱼是她今天一早,特意去菜市场挑的最新鲜的活鱼。
处理得干干净净,只在鱼肚子里塞了两片姜,鱼身上淋了点猪油,上锅猛火蒸了八分钟,准时出锅。
出锅后,再淋上一点点她自己用酱油、白糖和开水调配的秘制酱汁,撒上一把切得细细的葱丝。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她烧了一勺滚烫的热油,“刺啦”一声,浇在了葱丝上。
一股浓郁的,混合着鱼鲜、酱香和葱香的霸道香气,轰然炸开。
那鱼肉,瞬间变得洁白如雪,细嫩得好像用筷子一碰就要碎掉。
主食,是一小碗新焖的白米饭。
米饭里,她也加了“料”。
在蒸饭的时候,她偷偷在米里埋了三四片切得薄如蝉翼的西洋参。
这样蒸出来的米饭,不仅颗粒饱满,油光发亮,还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清苦回甘的特殊香气。
这三样东西,一道汤,一道菜,一碗饭。
看似简单,却每一样都凝聚了宋兰芝几十年的厨艺功力和对“食补”二字的深刻理解。
百合莲子安神,清蒸鲈鱼健脾,西洋参米饭补气。
这三样东西搭配在一起,就是专门针对周姐那种“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症状,量身定制的药膳。
而且,这套药膳,高明就高明在,它完全没有普通药膳那种难闻的药味。
它闻起来,就是最纯粹,最诱人,最家常的饭菜香。
这,才是食补的最高境界——润物细无声。
宋兰芝把这三样东西,仔仔细细地装进了一个三层的,军绿色的保温饭盒里。
她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十一点五十五分。
时间,刚刚好。
果然,十二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门外,传来了汽车引擎熄火的声音。
紧接着,是急促的敲门声。
来人是高建军的警卫员,一个看起来很机灵的小战士。
“阿姨,我奉高副部长之命,前来取饭。”小战士敬了个礼,声音洪亮。
“辛苦了,东西在这里。”宋兰芝把那个沉甸甸的保温饭盒递了过去,“路上开稳一点,千万别洒了。回去让病人趁热吃。”
“是!”小战士郑重地接了过来,好像接过的不是一盒饭,而是什么重要的军事情报。
送走了小战士,宋兰芝的心,也跟着那辆远去的吉普车,飞到了那位素未谋面的“周姐”那里。
能不能成,就看这一顿了。
……
与此同时,后勤部家属院,一栋独栋的小楼里。
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
厚重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屋子里一片昏暗。
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的女人,正双目无神地靠在沙发上。
她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毛毯,整个人瘦得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宽大的衣服穿在身上,空空荡荡的。
她就是钱护士长口中的周姐,周静宜。
一位头发已经花白,但依然能看出年轻时儒雅风范的首长,正蹲在她的面前,手里端着一碗已经凉了的米粥,声音里充满了心疼和无助。
“静宜,再吃一口,就一口,好不好?你看你都多少天没好好吃东西了。”
周静宜缓缓地摇了摇头,连话都懒得说,只是把脸转向了沙发的另一侧,闭上了眼睛。
首长看着她那张毫无血色的脸,和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窝,心疼得像是被刀子剜一样。
他手里的碗,微微颤抖着。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首长!首长!饭取回来了!”
钱护士长和高建军,几乎是冲进来的,两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混杂着紧张和期盼的神情。
高建军手里,还提着那个军绿色的保温饭盒。
首长猛地回过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又黯淡了下去。
“什么饭?”
“首长,是……是我们给周姐请的一位‘高人’,做的药膳。”钱护士长一边喘着气,一边解释道,“您就让我们试试吧!死马当活马医了!”
“胡闹!”首长一听,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声音里带着一丝怒气,“什么来路不明的高人!静宜的身体,是能让你们随便拿来试验的吗?!”
他的反应,完全在高建军和钱护士长的意料之中。
高建军上前一步,立正站好,沉声报告道:“首长!这位‘高人’,是咱们三团团长顾卫国的母亲!不是来路不明的人!她看过周姐的情况,很有把握!我用我的人格担保,请您给我们一次机会!”
“顾卫国的母亲?”首长愣了一下,他对顾卫国这个年轻有为的下属,印象很深。
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高建军已经手脚麻利地打开了那个保温饭盒。
当饭盒盖子被揭开的那一瞬间。
一股奇特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香气,像一只温柔的手,悄无声息地,瞬间就充满了整个房间。
那不是浓烈刺鼻的香,而是一种清淡,干净,又带着一丝丝甜意的,极其舒服的味道。
那味道里,有鱼的鲜,有米的香,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像是花,又好像是草的,让人闻了之后,心里莫名就觉得安宁下来的芬芳。
原本满脸怒气的首长,闻到这股味道,剩下的话,一下子就堵在了喉咙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饭盒,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了一下。
他自己……竟然也感觉有点饿了。
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那个原本闭着眼睛,对外界的一切都毫无反应的周静宜,此刻,竟然缓缓地,动了一下。
她的鼻翼微微翕动,那是一种沉寂了太久,几乎被遗忘了的,对食物最本能的反应。
然后,在所有人紧张到几乎不敢呼吸的注视下,她缓缓地,睁开了那双黯淡无光的眼睛,朝着饭盒的方向,看了过来。
她的目光,落在了那碗琥珀色的,飘着几朵金黄桂花的甜汤上。
半晌,她那干裂的嘴唇,微微动了动。
她的声音,沙哑得像是两张砂纸在摩擦,却无比清晰地,传到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这是……桂花糖水?”
这五个字,像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脑子里轰然炸响!
天哪!
她说话了!
她主动开口说话了!
首长激动得浑身一抖,手里的粥碗“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他却浑然不觉。
他猛地扑到沙发边,抓住妻子的手,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静宜!你想吃吗?你想吃这个吗?”
周静宜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那碗甜汤上,眼神里,流露出了一丝复杂的神色。
有怀念,有渴望,还带着一丝既期盼着希望、又害怕这只是幻影的脆弱和犹豫。
她缓缓地,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快!快拿过来!”首长几乎是在吼了。
钱护士长手忙脚乱地把那碗甜汤端了出来,用一个小小的白瓷勺,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递到了周静宜的嘴边。
“周姐,您尝尝。”
在三双充满了期盼和紧张的眼睛的注视下,周静宜微微张开了嘴,把那一小勺汤,含了进去。
汤入口的瞬间,她的身体,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一股温润的,带着淡淡清甜的暖流,顺着她的喉咙,缓缓滑入她的胃里。
那不是腻人的甜,而是一种极其清雅,极其舒服的甜。
百合的软糯,莲子的粉润,红枣的醇厚,还有那一点点桂花的芬芳,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味道,是熟悉的。
是她小时候,在她苏杭老家的院子里,每到秋天,外婆就会做给她吃的那碗桂花莲子羹的味道。
一模一样。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那些已经褪色发黄的,关于童年的,无忧无虑的温暖画面,随着这口甜汤,汹涌而来。
眼泪,毫无预兆地,从她干涸的眼眶里,滚落了下来。
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悲伤,不是因为绝望。
而是因为,感动,和一种久违了的,被抚慰的温暖。
她没有说话,只是又张开了嘴。
钱护士长立刻会意,又喂了一勺。
一勺,又一勺。
很快,那一整碗安神汤,就被她喝得一干二净。
喝完,她抬起头,看着自己的丈夫,沙哑地,却又无比认真地说道:“我还想,尝尝那条鱼。”
首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个年过半百,在战场上流血都不流泪的铁血将军,此刻,竟像个孩子一样,捂着脸,喜极而泣。
……
晚上九点。
顾卫国家里的那台老式黑色电话机,突然发出了一阵急促的,“铃铃铃”的响声。
正在灯下给未来小孙孙织毛衣的宋兰芝,放下了手里的活计。
苏文慧比她还紧张,第一时间就冲过去接起了电话。
“喂?您好,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因为极度激动,而显得有些语无伦次的,颤抖的女声。
“是……是宋阿姨家吗?我是钱红军啊!”
“阿姨!神了!真的神了!”
“周姐她……她把您做的饭,全都吃光了!一粒米都没剩!吃完饭,她还下床,在院子里走了两圈!”
“就在刚才!就在刚才!她睡着了!没吃安眠药,自己睡着了!睡得特别沉!我刚刚请军区总院的张主任过去看过了,张主任说,周姐的脉象,比前几天,平稳有力多了!”
“阿姨!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不,您是首长家的大恩人啊!”
钱护士长在电话那头,激动得已经开始胡言乱语。
苏文慧握着电话听筒,整个人都傻了。
她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着自己那位正慢悠悠地绕着毛线的婆婆,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反复回响。
真的……真的成了?!
就凭一顿饭,就把那么多专家教授都治不好的病,给治好了?!
这……这是什么神仙手段?
还没等她从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电话那头,换了一个人说话。
是一个沉稳有力的,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激动的男声。
“请问,是顾卫国团长的母亲吗?”
苏文慧听到这个声音,心里一紧,连忙道:“是的,您是?”
“我是周静宜的爱人。”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他斟酌了一下,用了一个既尊敬又亲切的称谓,“老嫂子,谢谢您!真的,太谢谢您了!这份恩情,我们全家,永世不忘!”
是首长的声音!
他称呼婆婆为“老嫂子”!
这个称呼,瞬间让苏文慧的心头涌上一股热流。
这代表着对方不仅是感激,更是从心底里把他们家当成了可以信赖的、平等的自家人!
苏文慧的手一抖,电话听筒差点掉在地上。
“明天,明天我一定亲自登门道谢!”
电话挂断了。
苏文慧还保持着接电话的姿势,整个人像是被点了穴一样,一动不动。
屋子里,安静得可怕。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把苏文慧吓了一个激灵。
这么晚了,又是谁?
宋兰芝放下了手里的毛线,起身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的,竟然是中午来取饭的那个小战士。
小战士手里捧着一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见到宋兰芝,他立刻敬了个礼,声音洪亮地报告。
“报告阿姨!奉高副部长命令,给您送感谢费!首长和高副部长再三叮嘱,务必请您亲手收下!”
他说着,双手将那个沉甸甸的信封递了过来。
宋兰芝接了过来,信封入手,分量惊人。
她没有多说,只是点了点头:“辛苦你了,这么晚了还跑一趟。”
送走了小战士,宋兰芝关上门。
苏文慧这才回过神,恍恍惚惚地走了过来,看着婆婆手里的那个大信封,结结巴巴地问:“妈,这……这里面……是什么?”
宋兰芝没说话,只是走到客厅的方桌前,直接把信封倒了过来。
哗啦——
一沓沓崭新的,带着油墨香气的“大团结”,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瞬间在桌面上堆成了一座红色的小山。
在钱堆的最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宋兰芝把纸条拿起来,递给了苏文慧。
苏文慧颤抖着手接过来,只见上面是两行苍劲有力的字迹。
“诊费三十元。另,感谢费二百元。务必收下!”
落款,是两个字:高建军。
二百三十块!
苏文慧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桌上那座“钱山”,呼吸都停滞了。
她活了二十多年,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堆在一起!
这不是梦!这是真的!
婆婆就用了一天时间,做了一顿饭,就赚来了她差不多四个月的工资!
这太疯狂了!
她看看钱,又看看自己的婆婆,激动得脸颊通红,崇拜的眼神简直要溢出来了。
“妈!您也太厉害了!天哪!二百三十块!您知道吗,这都够咱们家大半年的开销了!”
宋兰芝看着桌上的钱,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一沓沓崭新的钞票,感受着那独特的质感。
这不是一笔简单的钱。
这是她宋兰芝五十岁了,来到这陌生的京城,靠着自己的手艺,堂堂正正挣来的第一份尊重和认可。
是她能给这个家,给未出世的孙儿,撑起一片天的底气!
“有了这笔钱,”宋兰芝抬起头,看着同样激动的儿媳妇,眼神温柔又坚定,“咱们肚子里的这个小金孙,以后就再也不用愁吃穿了。奶粉要买最好的,小衣服小被子,也要用最好的棉花。妈都给你置办齐了!”
苏文慧听着婆婆这朴实无华的规划,眼眶一热,心底被一股巨大的幸福感填满。
她扑过去,从背后一把抱住了宋兰芝的胳膊,把脸贴在婆婆的肩膀上,像个小女孩一样撒娇。
“妈,您真好!您就是我的神仙婆婆!”
苏文慧看着桌上的钱,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她兴奋地说道:“妈,您做饭这么好吃,这么有本事!您说,咱们要是专门给大院里的人做饭卖,会不会……会不会也能赚这么多钱?干脆开个小饭馆怎么样?到时候,您就是大老板!”
宋兰芝听着儿媳妇这孩子气的幻想,被逗笑了。
开饭馆?
她摇了摇头,伸手爱怜地点了点苏文慧的额头,“你这小脑袋瓜里,想什么呢?妈就这点手艺,给自家人做做还行,哪能做什么大老板。”
话是这么说,但宋兰芝的目光,却又不自觉地,落回了桌上那座红色的“钱山”上。
儿媳妇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她的心湖。
这门伺候人嘴巴的手艺,跟了自己半辈子,一直以为就是个过日子的本事。
难道……它真的还能变成一份,能让一家人在这京城里,站得更直,活得更好的营生?
她没有再说话,只是仔仔细细地,将桌上的钱一张一张地码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进了一个苏文慧陪嫁过来的,带锁的红木匣子里。
“咔哒”一声,锁上了。
锁住的,是二百三十块钱的巨款。
更是这个家,一份沉甸甸的,对未来的希望。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沉稳有力的敲门声。
“咚,咚咚。”
苏文慧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妈,该不会……该不会是首长,现在就来了吧?”
她紧张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头发,脸上满是局促。
宋兰芝倒是镇定自若,她拍了拍苏文慧的手,示意她安心。
“别慌,这都几点了,首长不会这个点过来的。”
她说着,走过去,拉开了门。
